“戰爭是殘酷的”:專訪日本演員矢野浩二

2015年07月04日09:28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戰爭是殘酷的”:專訪日本演員矢野浩二

  新華網北京7月4日電(記者 白旭 強力靜 明星)矢野浩二看上去溫文爾雅,說起帶著日本口音的中國話來非常幽默。這讓人很難想象,他在電視劇裡穿上日本軍裝就會變成讓人害怕的“鬼子兵”。

  談到曾經出演的那些反面角色,他表示,不管好人壞人,他希望自己的角色能夠有啟發性。“我是中日交流的‘管道’。”他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說。

  今年41歲的矢野浩二是在中國發展的的日本男藝人,而他在中國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女兒。這些都是他來中國前沒有想到的。

  “真實反映出痛苦”

  矢野浩二坦言,曾經對中國的了解並不多。“看過一些關於中國的紀錄片,知道《西游記》和《三國演義》。”他說。

  他當時隸屬於一家日本經紀公司,到中國是為了拍一部電視劇《永恆的戀人》。當時他看到什麼都覺得特別新鮮,覺得中國人也很熱情,於是打算來中國發展。

  當他興奮地把這個決定告訴一起拍這部電視劇的陳建斌時,后者同情地看著他說:“一個人來中國太不容易了,首先要學好中文。”

  於是矢野浩二來到北京語言大學,參加了一個為期半年的漢語培訓班。班裡二十多人,大部分來自美國和韓國,隻有兩三個日本學生。“我不是好學生,天天睡懶覺。”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說。

  培訓班快結束了,他的漢語仍然說得不怎麼樣,出門買菜都交流不順暢,這使得他不願意出門。

  然而“宅男”矢野浩二運氣卻不錯。他的一個朋友、攝影師池小寧有一天告訴他,有個劇組需要一個日本演員,他可以去試試。就這樣他見到了正在籌拍《走向共和》的導演張黎。

  “張黎導演看到我就說‘天皇’。我當時沒有聽懂,翻譯告訴我的時候我還嚇了一跳。”他笑著說。

  之后的一段時間裡,矢野浩二演的角色幾乎都是壞人--做了各種壞事的鬼子兵,最后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死去。

  他有時會覺得有些不舒服,對角色產生質疑,不過畢竟是起步階段,他覺得最重要的是先拍好每一部戲,然后再考慮別的。

  拍戲間歇,他看了很多日本和中國的戰爭片,了解戰爭的細節,有的讓他印象很深,比如一部NHK的紀錄片中採訪了一些日本老人,那些老人對當時侵略中國的行為感到后悔和愧疚。

  在《記憶的証明》這部電視劇中,矢野浩二扮演反一號岡田。該劇展現了被帶去日本修建日軍秘密基地的中國戰俘和日本軍方之間的斗爭。為了感受歷史,劇組每餐都吃得很簡單。后來矢野浩二才知道,當時日本條件的確非常艱苦,每個月都有轟炸。

  “楊陽導演告訴我,戰爭就是殘酷的,給中日都有傷害。我們要恨戰爭。”他說。“拍戲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感受到痛苦,要真實反映出這種痛苦。”

  “能讓觀眾思考的角色才是成功的角色”

  矢野浩二的父親今年83歲,母親多年前去世。他從未見過自己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他們都在當年的戰亂中失蹤。他的父母是寄養在別人家長大的。

  “當時這樣的情況很多,我從小沒有關心過,也沒有問過四位老人究竟去了哪裡。”他說。

  隨著對70多年前那場中日之間的戰爭了解逐漸深入,矢野浩二開始思考這些。

  “在日本,年輕人不關心歷史。”他說。這固然是反映了現在和平而安全的世界局勢,另一方面突出了日本教育的問題。“日本的歷史課學古代史的時間長,近代史講得少。但是古代的事情不如近代歷史與現在關聯大。比如鄰國中國和韓國對歷史都比較敏感,如果我們對戰爭了解不足會引起麻煩。”

  “另外,”他說,“人們還應該知道,現在的和平是經歷了以前的痛苦才獲得的。”

  同時他也在反思自己的角色。

  2007年的時候,他對自己演的“鬼子兵”角色產生了疑問,覺得不能再這樣演下去了。

  “人物很臉譜化,那種壞很表面,但是不應該為了壞而壞。”他說。

  矢野浩二說,來中國這麼多年,他希望能夠通過角色給觀眾以啟發。“抗日神劇演完了就完了,沒有啟發,但是能讓觀眾思考的角色才是成功的角色。”他說。

  他希望能夠塑造各種不同的日本兵形象。

  他的父親最喜歡看他演的《狙擊手》,覺得那裡面他日本軍官的造型很帥。

  而矢野浩二自己最喜歡的是《戰神》,那裡面他是參加了反戰同盟的間諜,最后殺死了自己的上司。在那一幕當中,他加了一句台詞。當對方問他為什麼背叛日軍時,他回答說:“隻要是愛和平的人都會理解我的行為。”“這樣對於和平的向往現在也適用。”他邊用手機給記者播放那一段視頻邊解釋說。

  “人們正在接受更多樣的日本人形象。”他說。

  “每個人都是一個細細的管道”

  矢野浩二開玩笑地說,他膽子很小,不太敢去看網上的評論,怕有不太友好的。他見到的留言中,最多的是說“浩二哥不要演神劇”。

  他的確也在嘗試各種不同的角色。

  都市劇《浮沉》中,他演出的日本老板是個悲劇人物,讓人不免唏噓。

  他在剛剛拍完的愛情喜劇《戀愛教父》中演一個內衣設計師。“那是個很‘變態’的角色,不過對愛情很認真。”他說。影片計劃11月上映。

  矢野浩二說他還想演阿倍仲麻呂,那是唐朝時期的中日友好交流使者。他還想翻拍濮存昕上世紀九十年代出演的關於日本戰后遺孤的電影《清涼寺的鐘聲》。

  “中國人心很寬容,我在中國有很多朋友,在這裡成家。如果中國人不寬容我不會是現在這個樣子。”他說。

  他還記得,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是中日關系的黃金時期,年輕人的民間交流很活躍。

  “我是演員,也是中日交流的‘管道’。”他說。“其實各行各業每個從事中日有關工作的人都是一個細細的‘管道’。這樣的‘管道’越多越好,能夠匯聚成一個很大的‘管道’。這樣即使國家之間有沖突,有這些‘管道’在,百姓之間的交流就不會斷。”

  他表示,現在在日本的中國元素比以前更多了。更多中國劇上演,比如最新的《甄嬛傳》和《武媚娘傳奇》。在日本東京的秋葉原,一個相當於北京中關村的地方,矢野浩二上個月回去的時候看到有不少華為手機的廣告。

  “現在中國年輕人了解日本文化比日本人了解中國文化要多。”他說。他曾經對日本媒體說,日本年輕人應該多學習中國文化,不能隻知道《西游記》和《三國演義》。

  “希望將來中國和日本的關系還能回到七八十年代那樣。”

(來源:新華網)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