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1日電 7月1日上午8時30分許,金門開來的“新金龍”號班輪抵達廈門。台胞呂怡艷免簽通關后高興地說:“太方便了,真的超贊!”她手裡那本台胞証先前蓋了許多簽注印章,而剩余的頁面今后就將“永久留白”。
當日起,大陸公安機關開始實施取消台胞簽注政策,台胞持有效台灣居民來往大陸通行証(簡稱台胞証)即可經開放口岸來往大陸並在大陸停居留,無需辦理簽注。
對於大陸方面出台這項便利新政,台胞王祖瑤感到一種“意外的驚喜”。1日上午,她一家九口從台北鬆山飛抵福州。為了此行,王祖瑤早在4月就委托香港旅行社代辦簽注事宜。“等了10個工作日,花了幾百元,沒想到今天免簽注了。”她說,“我們家在福州有很多親戚,以后真的可以常來大陸走親訪友了。”
在24小時通關的橫琴口岸,來自台灣新北市的李一信1日0時7分入境,成為珠海首位免簽注“登陸”的台胞。他告訴記者,自己在廣東肇慶經商,經常需要出入境,台胞証免簽注當然“太方便了”。從珠海灣仔口岸入境的張文明前一天簽注離境,次日便返回大陸。他興奮地問:“我是灣仔口岸第一個免簽注入境的台胞嗎?”
說起台胞証免簽注究竟有多方便,2008年起因在廈門大學讀書而頻繁來往兩岸的呂怡艷深有感觸。“我們一般持有5年有效台胞証,再辦理2年多次往返的簽注,申請一次大約要7到10個工作日,費用是170元人民幣。免簽后,手續簡化了,通關更快了,還節省了開支。”她還告訴記者,台胞証簽注頁蓋滿印章后要換領新証,自己已換過4本,以后隻需在有效期滿時再更換了。
對於成為免簽注首日“登陸”的台胞,27歲的劉剛瑋形容自己的心情是“喜出望外。”他剛剛在福建莆田一家台資企業找到工作。“今后需要多次往返兩岸,可以實實在在享受到免簽注的便利性。”聽說6日起,福建省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將開始受理電子台胞証的申請,劉剛瑋表示自己一定要去辦。
這個年輕人還打開自己的台胞証,介紹起過去的幾個簽注:“這是我到廈門大學做學術交流,這是我來旅游……”劉剛瑋說,台灣青年來大陸交流、求學、就業會越來越多,免簽注政策的受惠面會越來越大。
家鄉在台灣嘉義的林岱萱常住上海已經7年,每年兩次回台灣探望父母。“過去辦簽注要准備很多材料,比如工作証、合約等等,很麻煩。現在省掉了許多手續,節省了費用,效率更高了,帶家人往來兩岸就更方便了。”她說。
在深圳羅湖口岸邊檢入境大廳,來自高雄的庄於萱隻花費了不到一分鐘就通過了驗証。這是她第二次來大陸,兩次的旅行目的地都是深圳。愛好旅游的她告訴記者,得知大陸推行免簽政策以后,覺得來大陸旅游更方便了。“我會更多地選擇大陸作為旅游目的地,上海啊,北京啊,都想去玩一玩。”
記者還從上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門了解到,由於免簽注政策出台,前來辦理業務的台胞人數明顯減少。(執筆:陳鍵興﹔參與採寫:付敏、許雪毅、朱翃、魏蒙、毛思倩、王鈺)
(來源:新華網)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