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宣布,人造反式脂肪酸對公共健康構成威脅,將在3年時間內徹底消除美國食品體系中的人造反式脂肪酸。
什麼是人造反式脂肪酸?它怎麼會成為美國政府“趕盡殺絕”的對象?
確實存在健康風險
在牛羊肉、牛奶及其制品中存在少量的天然反式脂肪。而人造反式脂肪,是指通過氫化處理,把液態植物油轉為固態或半固體的氫化油,具有成本低、味道好、不易變質等優點,在烘焙油炸食品中使用比較普遍,一些蛋糕、餅干、面包、薯片、沙拉醬、爆米花、巧克力等,都含有人造反式脂肪。
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專家阮光鋒介紹,使用了氫化植物油(反式脂肪酸)的食物通常都會有較好的口感,比如酥酥脆脆的曲奇餅干、小蛋糕還有巧克力派等。不過反式脂肪確實對人體健康有威脅,長期過量攝入可能會增加肥胖風險﹔還有可能降低記憶力,增加老年時患阿爾茲海默症患病率﹔使血脂異常,導致心血管疾病等。
我國居民攝入量較低
美國禁止人造反式脂肪酸,是否對中國來說也有些借鑒意義呢?阮光鋒表示,禁用是基於美國居民大量攝入反式脂肪酸。中國居民通過膳食攝入的反式脂肪在安全范圍內,暫時還沒有必要制定此類禁令。
為避免過量攝入反式脂肪酸帶來的風險,世界衛生組織曾經建議反式脂肪酸提供的能量佔膳食攝入總能量的百分比應該小於1%。但美國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03年到2004年美國的男性平均攝入量為2%,女性的平均攝入量為1.9%。而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2014年發布的《中國居民反式脂肪酸膳食攝入水平及其風險評估》顯示,我國居民通過膳食攝入的反式脂肪酸所提供的能量佔膳食總能量的0.16%,北京、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居民也僅為0.34%。
購物時多留意成分表
“反式脂肪酸對人體造成健康隱患,市民還是少吃為好。”阮光鋒表示,由於反式脂肪酸廣泛用於食品中,在控制反式脂肪攝入時追求“零攝入”是不現實。但是作為飲食中的一個“風險因素”。人們應當盡量減少它的攝入。比如在購物時要養成細看食物成分標簽和營養標簽的習慣,反式脂肪酸有眾多馬甲,如果配料中含有“人造奶油”、“起酥油”、“氫化植物油”、“部分氫化植物油”字眼,那麼該食品就含有一定量反式脂肪。
現在許多食品都標注營養標簽,市民可留意在脂肪那一欄下面,會明確寫出每一份食品或每100克食品的反式脂肪(TransFat)含量,如果每100克食品中反式脂肪含量為0,那就說明比較健康。
此外,(精煉)植物油是中國人攝入反式脂肪酸的最主要來源,應當適量控制烹調中植物油的用量。阮光鋒表示,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建議,每日植物油攝入量應控制在25-30克,而我們實際平均每天吃了將近40克,還有很多人超過了40克,即使從合理膳食的角度考慮,這也是不健康的。
京華時報記者錢宇陽
(來源:京華時報)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