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互掐,清華北大為何不堪

2015年06月29日10:37  來源:錢江晚報
 
原標題:招生互掐,清華北大為何不堪

  昨天,清華大學四川招生組與北京大學四川招生組在微博上展開了一場口水大戰。雖然到下午2點半左右,雙方互掐的微博全部刪除,但是,這一幕已經給公眾留下了深刻印象。互掐微博刪除了,互掐所反映出來的問題是無法刪除的。

  昨天上午8點25分,北大四川招生組發布了一條微博:“某校招生組給文理科前十選擇北大的考生挨個電話,稱北大欺騙了他們,不會滿足他們的專業志願……從近5年的歷史看,恰恰是某校多次毀約,沒有兌現其承諾。請不要繼續騷擾北大准新生。”

  隨后,清華大學四川招生組官方微博轉發並評論北大招生組的微博,反唇相譏:“兄弟,從昨天上午開始,你們就在不斷地騷擾已填報清華的某文科2-5名考生,並許以重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道理很簡單吧!”

  之后,北大四川招生組再次回應,而這次說得更具體了:“兄弟,過去五年你們砸錢買走的唐某、郭某,需要我講嗎?”

  再說下去,不知道還會說出什麼來。

  即便不是清華北大,即使是普通學校,如果用挖牆腳的辦法重金利誘的辦法來招生,都是很Low(英語,也是網語,“低下”之意)的辦法。尤其是對清華北大這樣國內頂尖的大學來說,更不是體面或正當的辦法。如果雙方都沒有使用這種不體面或不正當的辦法來招生,那就是雙方在用不實之詞抹黑對方,同樣很Low,很不堪﹔其作派幾近莽漢打架,潑婦罵街。

  其實,清華和北大之間,用這種互挖牆腳、明爭暗斗的方法來搶生源,不是今年才有,只是這次最白熱化,吃相最難看。

  中國最好、最頂尖的兩所大學,卻用Low得不能再Low的辦法來爭奪一般認為是最優秀的生源。高校招生的運作方式是大學運作方式的一部分,是大學文化、大學精神的一部分。兩所大學的口水戰,讓公眾看到了國內最頂尖兩所大學最不堪的那一部分。大學精神,猶如堤壩,一處破損,就可能導致全面潰決﹔何況大學的問題並不限於招生領域。兩所學校互相指責的這些手段,都是以考生為對象的,這些最優秀的生源還沒有入學,就切身體驗了“大學文化”中壞的那一部分。中科院美國研究所前副所長、歷史學家,早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的資中筠先生,早就痛心地指出:一些大學正在招天下英才而毀之!清華和北大的四川招生組為資中筠先生提供了生動的佐証。

  清華和北大不是他們自己的,也不是教育部的﹔清華和北大屬於中國,清華和北大的優秀傳統,是全體國民的精神財富和文化財富,不能毀在任何人手裡。否則,就是對歷史的犯罪,對全民族的犯罪。清華和北大都是上了世界、亞洲大學排行榜的,清華和北大的形象受損,就是中國的形象受損﹔他們自己無所謂,中國民眾有所謂。

  昨天下午,北大有關部門向外界表示:對個別招生人員的不文明不禮貌行為予以堅決反對。清華大學也有類似表態。但是,有一個問題是這些表態無法解釋的:“個別人員”為什麼要這麼賣力地招生?這些年來他們難道是往自己家裡招生嗎?對下級的不當招生行為,為什麼不早一點制止呢?為什麼要等到實在沒面子了才表態呢?據一位知情老師說,這些大學的招生組在招生結束后都會進行評比,招不到最高分,回去就要挨批。校方的責任,不是一個表態就能輕易推給“個別人員”的。兩校是否有誠意改進招生工作,明年還能看到的。(戎國強)

(來源:錢江晚報)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