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高岳
今年高考全國統一試卷的作文題,讓人眼前一亮——
“近年來,駕車打手機導致注意力分散,錯將油門當剎車導致車輛墜毀、追尾,甚至釀成的慘禍屢見不鮮,許多鮮活的生命無辜的葬送在車輪下,許多幸福的家庭在交通事故中支離破碎。”
這一封湖北省公安廳高速公路警察總隊寫給“明華”的回信,讓道路交通安全問題借著高考的東風,一時成為全社會高度關注的話題。
一家汽車公司委托進行的調查顯示,在中國,59%的駕駛員曾在開車過程中看微信、31%的駕駛員有過開車時玩自拍的危險行為。
開車“手機族”,已成為不可小覷的“馬路殺手”。
為看短信闖了紅燈
家住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的王先生近來有些郁悶。
由於在開車時收到短信,低頭看了一眼,有30多年駕齡的王先生“一不小心”闖了紅燈,駕照被扣6分。
王先生在一家單位做司機,平日裡領導經常臨時要開會或是出差,需要王先生及時趕過去接送。
今年4月,王先生駕車經過漢陽區龜北路與濱江大道交匯處的路口,正值綠燈。正當他准備駛過紅燈時,手機短信鈴聲突然響了。
考慮到可能是領導發來的消息,王先生邊開車邊低頭看了一眼手機,不料再抬頭時,眼前的綠燈已經變了色,紅燈亮了。
剎車不及,車已過線,王先生就這麼“不小心”地闖了紅燈。當月,王先生查詢自己的違法記錄,駕照被扣了6分,還需繳納200元的罰款。
回想起這次被扣分的經歷,王先生告訴《法制日報》記者,雖然自己也知道開車時應該保持注意力集中,但因為怕錯過領導的信息,這才看了手機。
這麼做不覺得危險嗎?
王先生坦言,自己開了30多年車,駕駛經驗豐富,打個電話、看下手機並不會有很大影響,自信不會因此造成事故。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許多開車時不專心的司機都有著這樣的心理,認為自己駕駛技術高超,能夠應對各種路況。短暫分心看看手機,並不會影響駕駛﹔有的生意人還認為,一個電話就可能是一個生意機遇,不能因為自己在開車就不接電話。
像王先生這樣“藝高人膽大”的司機,並不少見。
近年來,打車軟件盛行,出租車司機手機上幾乎都安裝了不止一個打車軟件。行車時,出租車司機用手機搶單、與乘客電話聯系,更是早就習以為常。
出租車司機夏師傅告訴記者,自己在方向盤旁邊擺上了一個塑料支架,專門用來放置手機。
“因為要用打車軟件接生意,開車時不得不用手機,知道這樣不好也沒辦法。擺上這個支架,至少就不需要用手拿著手機了,也算是增加了一些安全系數。”夏師傅說,但接單載客、撥打電話,還是得用手點擊屏幕進行操作。
電話引發慘劇不少
從武漢市到黃岡市羅田縣,幾個小時的車程中,客車司機竟開著車陸續接打了6個電話,最終被乘客舉報。
今年2月4日9時左右,湖北省公安廳高速公路警察總隊二支隊羅田大隊民警在微博上收到一名網友的私信留言,稱其正乘坐一輛由武漢市付家坡客運站開往黃岡市羅田縣的大客車,客車司機不顧整車人的安全,行車途中多次一手開車一手拿手機打電話,十分危險,希望警方能夠予以查處。
收到舉報后,民警立即將情況向大隊領導進行匯報,並通過私信與該網友溝通,希望該網友能拍下駕駛員開車時撥打電話的照片和車牌號作為証據。但該網友害怕司機知曉是自己舉報后進行報復,不願意向警方提供証據照片。
民警隻好繼續與該網友溝通,實時獲知車輛行駛位置。
當日10時46分,被舉報的司機駕駛客車行至羅田收費站,民警立即將其攔下。
經查看駕駛員手機通話記錄和對駕駛員、車上乘客進行分頭詢問,民警發現,該車駕駛員在駕車途中有6次接打手持電話的違法行為。
羅田大隊民警隨即依法對該車駕駛員記2分,處以50元罰款,並將該違法行為向車屬地運管部門和羅田縣連通客運公司進行通報。
好在這名司機開車打手機的行為沒有引發重大交通事故,但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每一次都能這麼幸運。
2014年8月20日,重慶市一名司機扭頭給后排乘客遞手機,導致轎車被20米長護欄刺穿,坐在副駕駛座上的司機的母親遇難。
2014年9月5日,江蘇省一名客車司機高某駕駛大型普通客車時與一輛摩托車相撞,致摩托車主死亡。事后調查顯示,高某在行車期間,7分鐘內共低頭看了39次手機。
2014年11月3日,上海市一輛客車因駕駛員行駛途中接聽電話時手機滑落、俯身撿拾手機致行駛方向偏離並發生側翻,造成6死43傷的慘禍。
英國伯克郡交通研究所公布的測試結果顯示,開車時使用手機的話,駕駛員大腦的反應速度會比酒后駕車還要慢30%﹔70%的致命交通事故是司機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而手機又是造成注意力不集中的主要原因。
據了解,開車時看一眼手機最少需要3秒鐘,假如以每小時60公裡的速度行駛,那麼3秒鐘就會開出50米,而這50米完全是處於一種“盲駕”狀態。
湖北省公安交通管理局宣教中心主任、全國知名微博“一葉知秋微直播”博主葉萬弘介紹,開車使用手機會使駕駛員注意力分散,容易引發道路交通事故﹔道路交通情況瞬息萬變,突發事件猝不及防,開車時駕駛員由於使用手機,就會對前方及周圍的環境難以觀測到位,進而形成“不注意視盲現象”。
此外,駕駛員一旦發現緊急情況就容易作出倉促反應,加上剎車制動和行車慣性,這一過程往往已經超過了意外狀況發生的那一瞬間﹔而且,情急之下駕駛員很難作出正確的反應,慌亂之中甚至可能把油門當作剎車踩下去而導致交通事故。
開車看手機如此危險,何以眾多駕駛員仍然不多加注意?
葉萬弘告訴記者,駕駛員主觀上的輕視心理、僥幸心理等因素,是開車使用手機行為難以被根除的主要原因。
“開車時使用手機雖是違法卻並不一定必然造成很嚴重的交通事故,有的駕駛員就心存僥幸,認為自己小心一點就不會出事。”葉萬弘表示,對開車使用手機危害性的認識不足,讓很多駕駛員輕視了這一行為可能導致后果的嚴重性。
除此之外,有些駕駛員還有從眾心理,看見別人開車時使用手機沒有被電子眼拍到或是沒有受到處罰,就認為這種行為是被允許的,於是自己也會這麼做。
“還有就是平時太忙,又不想錯過手機上的信息。”葉萬弘說,有的駕駛員會“抓緊”開車的空檔期——堵車、遇紅燈,都能見縫插針刷一刷微博﹔開車時看到路上有好玩的事情,也要趕緊拍下來發朋友圈。
根據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二條規定,駕駛機動車不得有撥打接聽手持電話、觀看電視等妨礙安全駕駛的行為﹔對違反上述規定的違法行為,一經發現,公安機關將給予駕駛人警告或記2分並處以2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罰款。
對此,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周其明認為,此條款中雖隻明確列舉了駕駛機動車時“撥打接聽手持電話、觀看電視”屬於違法行為,但行車時看短信、發微信的行為,比接聽手持電話更影響駕駛安全,可以將其認定為“妨礙安全駕駛的行為”,應以同樣的標准予以處罰。
取証不易致處罰難
2013年,武漢市496處路口抓拍系統、500處電子監控系統和71處電子卡口共抓拍違反禁令標志指示、違法停車、“加塞”、駕駛時撥打接聽手持電話四類交通違法行為1090033起。
網絡統計數據顯示,有超過6成的網友在開車時使用過手機﹔而開車時看手機,發生車禍的概率是正常駕駛狀態下的23倍。
為減少因開車使用手機而帶來的道路交通安全問題,2014年3月,武漢市交管部門利用城市監控和交管部門的監控共2000個探頭,通過人工和自動抓拍的方式,抓拍駕駛員開車時撥打、接聽手持電話的違法行為﹔一旦被抓拍,駕駛員將會被罰款50元,記2分。
“交通違法行為的處理有現場和非現場兩種,對於開車玩手機這一行為,這兩種情況下的取証都是比較難的。”湖北省交通管理局執法監督科民警劉玉潔介紹,目前發現駕駛員開車玩手機的行為主要是靠電子眼抓拍、行車記錄儀記錄或是交警執勤時目睹。
有的駕駛員存在投機取巧的心理,見到交警就趕緊挂掉電話﹔且如今很多車窗貼膜顏色較深,從外邊看不見裡邊,導致開車打電話的行為難以被發現。
在平時公安機關的執法過程中,駕駛員因為開車打電話被成功“逮住”並進行處罰的違法行為寥寥可數。除非車輛剛好行駛在路口附近,並且讓民警抓了“現行”,否則不僅駕駛人容易抵賴,民警也難以據此罰人。
此外,為保証路況良好,有時候交警即使在路上看到有駕駛員開車打電話、玩手機,也不一定能隨時將其攔停制止,尤其是在車流量大的繁華路段或是高速公路上。
“如果是經他人舉報,也十分難以取証。”劉玉潔說,撥打或接聽電話尚且還有通話記錄可查,若是刷微博、看短信等行為,難以確定是否是在行車途中做出。
2014年10月,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分組審議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時,有代表建議將駕駛員開車時玩手機的行為納入刑法管轄范圍內。
此后的一項調查數據表明,在參與討論此提議是否合理的4874名網友中,有74.8%的網友認為,這個提議是合理的。
周其明認為,“開車玩手機”與醉駕的社會危害性不一樣。將“開車玩手機”入刑或與罪責刑相適應原則不符,此類行為還是用行政處罰予以規范較好,但可以適當加大現有處罰力度。
“酒精和毒品對駕駛員產生的是生理上的影響,相比之下,開車時是否使用手機主要還是受駕駛員主觀控制的。”劉玉潔表示,要從根本上減少開車使用手機的行為,除了增加相關信息宣傳以及完善監控設備之外,更需要駕駛員增強自律意識,充分認識到駕車時使用手機的危害性。□ 記者劉志月本報實習生曾雅青
(來源:法制日報)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