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入軍統局的少年:翻譯日軍密電崗位上迎來抗戰勝利

2015年06月26日13:48  來源:浙江在線
 
原標題:誤入軍統局的少年:翻譯日軍密電崗位上迎來抗戰勝利

抗戰老兵王家寶

  尋找浙江抗戰記憶·致敬老兵⑧

  

  誤入軍統局的杭州少年:翻譯日軍密電崗位上迎來抗戰勝利

  當記者來到王家寶位於杭州柳浪新苑的家中時,老人正和老伴在吃午飯。

  簡單的兩個家常菜,二老吃得別有滋味。

  大約10平米的客廳裡,最顯眼的大衣櫃上挂著一幅王家寶老人行軍禮的肖像照,上面蒼勁有力地題著“抗日英雄,民族之魂”幾個大字。

  眼前這位93歲高齡的老人仍穿著照片裡那件洗的發白的卡其色外套,只是比起照片,顯然又蒼老了幾歲。

  在這樣平淡的生活裡,柔和的日光籠罩在王家寶和老伴身上,自有一種現世安穩的幸福。

  然而,誰又能想到,這個已值暮年、溫和篤定的老者,曾經是抗戰中翻譯日軍密電的國民黨員呢?

  從上海到江西生死逃亡

  “絕對不做亡國奴!”

  1922年正月初十,王家寶出生在杭州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鐵路上的干部,生活無憂無慮。

  抗戰前夕,王家寶在杭州私立蕙蘭中學(今天的杭州第二中學前身)讀書。然而好景不長,1937年,日軍的鐵蹄踏上中國大陸,抗日戰爭全面爆發。

  王家寶怎麼也不會想到,15年平靜的生活會被戰爭殘酷地終結。自那時開始,他的人生就注定與安穩無緣,顛沛流離和心驚膽戰成了最平常的感受。

  抗戰爆發后不久,為了躲避戰火,王家寶所在的私立蕙蘭中學和其他十五所中學一起搬遷到上海租界內,成立了上海華東基督教聯合中學。

  1941年12月8日,日軍轟炸珍珠港,上海被全部佔領。“不願做亡國奴,那時候的上海我一天都不想多待!”老人慷慨激昂地說。

  於是,王家寶隻身從上海逃回杭州。哪知杭州也已經全部淪陷。由於王家寶住在租界裡,沒有進杭需要的良民証,無奈之下隻能花了三塊錢跟別人買了一張假的。

  “當時一個杭州漢奸穿著日本憲兵隊的衣服過來檢查,一眼就發現我的是假証。還好那個漢奸良心發現,看我年紀小沒有把我被帶回日本憲兵大隊,否則哪裡有命!”講到這裡,老人仍然心存余悸。

  回杭州后,在一個表舅的帶領下,王家寶每天夜裡都去六和塔附近的之江碼頭等船,急切地想要逃出封鎖線。

  “那時候完全看天意,有潮水才會來船,否則就白跑一趟。”老人回憶起這段偷渡的逃亡史,語速不自覺地加快起來“頭一晚沒有來船,第二晚也沒有來船,第三晚的午夜,潮水來了,我們才登船。”

  “船上氣氛很緊張,每個人都悶聲不響,心裡很害怕,日本人的炮台就建在對岸的蕭山,如果那時候有任何一個日本士兵舉起探照燈一照,機槍一掃,我們全船人都完了。”

  這場驚心動魄的逃亡,多虧一路得到友人幫助,讓王家寶順利地經過蕭山、金華、常山,最后走了六十裡山路,到了江山。

  當時王家寶和其他6名上海華東基督教聯校的杭州流亡學生聚集到一起,在江山火車站找了一輛去往江西上饒的火車。“火車站裡黑壓壓都是個人,哭聲、叫聲一團混亂,大家都在想辦法逃出去”。

  “我們幾個年紀小,害怕兩個字都不知道。和一些大人一起趴在車頂,就這樣一路逃到了上饒。一路上有人不小心掉下去,現在想起來,真是后怕啊”,老人低嘆一聲,“我們火車走了還沒多遠,就在我們剛剛停留的位置,一架敵軍飛機就開始對著兩部列車俯沖轟炸了。”

  這段一波三折、驚醒動魄的逃亡,成了老人生命裡離死亡最近的時刻。“那時候心裡隻有一個念頭,絕對不做亡國奴!”

  誤打誤撞進入“軍統”

  學了不少黑幫暗語

  “到了上饒之后,不久我們也走投無路了。那時候在絕望中偶遇了兩個熟悉的中學女同學,她們看我們一身狼狽,問我們‘有個地方有飯吃、有書讀,你們要不要去?’”落魄的王家寶和同學們一聽,欣然答應。

  於是,王家寶就這樣誤打誤撞進入了軍統息烽培訓班,成為第五期學員。據說,當時這個神秘的學校對外的叫法是“中央經管學校特警班”。

  老人介紹道,當時學校在一個息烽縣城裡一個隱蔽的山坳裡,課程設置和其他軍校訓練差不多,以軍事訓練為主,比如隊列、槍械等訓練。而為期六個月的后期訓練科目與其他軍校有所分別,有情報、爆破、制圖等專項技能訓練。“每天都會練習跑步,拿著十幾斤重的步槍訓練射擊,很苦的。”

  除了課程負擔重,生活條件也很艱苦。“基本上一雙草鞋要穿一個禮拜。我們沒辦法,穿爛了一面隻有再翻過來換面再穿,這才能撐到下周發鞋。”

  之后,由於王家寶被分配到情報的后期訓練,為了開展工作,經常需要跟民間勢力強大的黑道幫會打交道,學校就安排他學習一些黑幫的接頭暗語。

  “比如晚上睡覺時候把鋪蓋打個特殊的結頭,那黑幫就明白我的身份,沒人敢找我麻煩。或者在茶館接頭時,在正門口的主桌上擺個茶碗陣,就有人會自行來送盤纏,”聊起這段非同一般的特工學習經歷,老人津津樂道,“還有會在上課時教我們怎麼偷東西,抓起禮帽的一瞬間,也帶走了組織需要的重要物件”。

  除此之外,情報特工需要熟識所有飛機型號、性能,還有如何快速觀察地形等專業性極強的技能,都為日后王家寶開展情報工作起了關鍵作用。

  翻譯日軍飛機海外起飛密電

  “日軍氣數已盡,真是大快人心。”

  1943年底息烽班畢業,王家寶被分到重慶軍統第二區經濟研究室,負責分析經濟情報。當時經濟研究室的主任是鄧葆光,據說,他曾依據1941年秋看到的一則“日本將以橡膠換取蘇聯的木材”報道,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預測日本將偷襲珍珠港的人。

  “重慶糧食局霉米案就是我手裡偵破的,后來又到經濟監察大隊查辦奸商囤貨案。”當時,王家寶在軍隊裡是中尉。

  “軍統的規矩很嚴,工作時候決不能和同事隨意來往,決不能跟同事打聽工作內容,一旦違反就會被處罰”,老人介紹道,“所以直到離開軍統,我還不太清楚同一個辦公室的同事究竟是做什麼的。”

  “當時工作強度很大,從早7點一直忙到晚9點,每周隻給我們半天時間休息。薪水很低,大約我一個月工資隻夠買一雙皮鞋或者一隻皮箱。”

  軍統內的工作危機重重,一旦離開辦公室執行任務,就有可能有去無回。“當時我有個同事,被派去上海,結果沒幾天我看報紙的時候才曉得他被抓了,之后也生死不知。”

  1945年年初,王家寶從經濟研究室被調往第一處海外局,負責翻譯日軍從海外起飛的飛機的密電。

  “比如當時,日軍在緬甸的機場,我們駐扎在那邊的情報員觀察到有多少飛機起飛,飛機型號之類的敵情,就會用密電碼傳回總部,然后我就對著電碼本翻譯出來,再交給上級處理,有時候給飛虎隊,有時候給遠征軍。”

  那時已值抗戰末期,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節節敗退。“每天飛機起飛次數已經不多了,每天也就幾架,日軍氣數已盡,真是大快人心”。

  那時候,王家寶已經痔瘘纏身,苦不堪言,但是他依然堅持到抗戰勝利的那一刻。“翻譯的工作很枯燥,很古板,但是我還是堅持下來了。這不是為我自己,是為千千萬萬同胞做事!”

  大約四個月后,王家寶在翻譯密電的崗位上終於等來了抗戰勝利的喜訊。

  抗戰后,老人回到杭州,換過很多份工作,做過校對、裝卸工、營業員等等。

  最讓王家寶老人津津樂道的一件事發生在1991年,當時他正在中國美院保安室值班,“有一天休息時間,一群外國留學生在公共區域大吵大鬧,很多老師都來勸過也沒人聽。后來我沖過去大叫一聲,keep silence!you must sleep now!(編者注:請保持安靜!現在是休息時間!)那幾個外國孩子瞬間就愣了,乖乖散去。”

  (浙江在線見習記者/胡昕然 首席編輯/趙潔)

(來源:浙江在線)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