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環文化行:一窺香港鬧市中的清幽

2015年06月25日02:47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西環文化行:一窺香港鬧市中的清幽

  東西方文化交匯的香港旅游資源豐富,熱門景點諸如太平山頂、維多利亞港灣、海洋公園、中環及銅鑼灣商圈等向來廣為游客所知﹔而近年隨著香港旅游發展局大力推廣本地特色游,一些可以多角度體驗香港的“小眾”路線逐漸嶄露頭角。

  記者近日便跟隨“活現香港”文化導賞團的創辦人陳智遠游覽了位於港島西邊的西環一帶,在被譽為“西環三寶”之一的老店祥香茶餐廳內品嘗了地道的蛋撻、奶茶,再拾級而上漫步於西環七台,拜訪隱蔽於山間綠蔭中的魯班先師廟,一窺鬧市中的清幽。

  據陳智遠介紹,港鐵西環段在去年底開通之前,鮮有市民及游人來訪,隨著交通便利起來,這裡也愈發熱鬧。早在上世紀70年代,西環路邊擠滿小販攤檔,所謂“三寶”,是指卑路乍街三間經營逾半個世紀的食店,其中,卓記粥店和新中華飯店已結業及轉址,僅留下祥香茶餐廳承載回憶。

  祥香茶餐廳開業於1967年,現年70歲的周錫豐是第二代掌櫃,店中的蛋撻、雞尾包和奶茶頗有名氣。周錫豐告訴記者,西環在上世紀80年代是工業區,這家店成為工廠工人喝茶聊天的聚集地,現在則多為街坊鄰裡光顧,“我們的服務給街坊們的感受像是一家人一樣,在這裡喝杯奶茶、吃個包,可以勾起很多人的回憶。”

  陳智遠說,應市區發展需要,西環海邊許多老店近年都改建成超市、酒吧及西餐廳等,游客可以在這裡感受到新舊融合的景象﹔而堅尼地城一帶在填海開發之前,房屋多依山而建,在山上開墾用來建屋的平地稱為“台”,西環七台便是由這樣七個“台”組成。適逢開發商是詩人李白的粉絲,七台之名都與李白或他的詩相關,如太白台、青蓮台、桃李台及紫蘭台等。

  沿著山腳的樓梯步行而上,每個台都像一個充滿故事的小社區,訴說著七八十年間的變遷,在香港熱鬧的都市中自成一隅:矮房子、低窗檐,尋常人家的門前小院擺滿郁郁蔥蔥的盆栽。陳智遠說,一處平台、幾棵老樹,傍晚孩童嬉戲,鄰裡納涼,便已繪出舊時的香港風情。

  行至青蓮台盡頭,一座建於1884年的古廟靜靜地佇立在樹蔭下,這是香港唯一一座供奉“百匠之師”魯班的廟宇。據悉,殖民地時期由於建城筑路的需要,匯聚了很多工人,大家都想拜祭魯班先師,便齊手修建了這座廟。廟身雖不大,但廟內的設計技藝在當時已屬高超。

  陳智遠表示,別看青蓮台現在清幽,到了每年農歷六月十三日魯班先師生日的那天,香港所有建筑業內人士均會相聚於此舉辦法事慶祝,熱鬧非凡,附近居民還會給小朋友派發魯班飯,寓意吃過后會變得像魯班一樣聰明。

  “(西環)這裡很有香港特色,它不是主流的旅游路線,但沿途走上兩三個小時,你可以感受到香港的變化,從山邊建屋到填海、從以前被遺忘的角落到現在成為時髦的地方,新舊疊加,給游客完全不同的體驗。”陳智遠說。

  香港旅游發展局自2012年推出“新旅游產品發展及經費資助計劃”,以支持那些熱心推動本地特色旅游的人士,“活現香港”文化導尚團便是項目參與者之一。陳智遠認為,旅游不應只是走馬觀花地看,他更想帶著游客走入街區,也許是一家面廠或一個印刷廠,讓游客有機會同店主交流,體驗當地的生活脈絡。

  “導賞團創立兩年來,感興趣的游客越來越多了。”陳智遠笑說。

(來源:人民政協報)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