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麥高鐵項目K2鐵路特大橋混凝土澆筑施工
擦亮 “ 高鐵外交 ” 名片
從2003年開始至今,我國鋪設的高鐵已佔世界高鐵總長度的一半以上。現在,中國高鐵已成為中國新的“外交名片”。
中鐵十八局集團從沙特南北鐵路到麥加輕軌,再到我國海外高鐵“第一速”、設計時速360公裡的高鐵——沙特麥加至麥地那高鐵項目,他們從技術規范和管理模式的融合、融入,逐步發展為“中國技術、中國標准、中國文化”與當地技術、標准、文化的融合融入,實現了單一輸出“勞務”向輸出“產品+技術+標准+文化”的轉型升級,推動了“中國技術、中國標准、中國文化”走進中東,走向世界,擦亮著“中國高鐵”名片。
麥麥高鐵是沙特第一條雙線電氣化高鐵,全長450.25公裡,設計最高時速360公裡/小時,起點位於伊斯蘭教朝覲聖地麥加,終點為另一座伊斯蘭教聖地麥地那。中鐵十八局集團投資造價約折合3.8億美元,主要結構工程包括:鐵路橋11座,其中1.5公裡以上特大橋1座,駱駝通道2座,地下通道3座,涵洞135座。
“沒有現場的出彩,隻能市場的出局”。干好在建項目是實現海外“走下去”,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前提。
麥麥高鐵沿線大多是沙漠山巒,路況非常復雜,而且面臨55攝氏度高溫炎熱氣候和文化差異大、水土嚴重不服等困難。
2012年6月,業主向中鐵十八局集團下達了三個半月內將全線重點控制工程Brman橋實現通車目標的指令。該橋為雙線橋,橋長149.6米,四墩兩台,梁體為單箱兩室混凝土預應力現澆梁,總共有90片梁,工期緊、任務重、質量要求高。
這在當地無疑是天方夜譚,因為按照正常工期至少要一年。
為了為國爭光、在海外叫響中國品牌,該集團將士們通過跟班作業、嚴格考核和加大獎罰力度等措施,隊伍士氣空前高漲。
海外青年突擊隊發揚“氣氛高,斗志更高﹔困難大,干勁更大﹔高鐵快,發展更快”的麥麥高鐵精神和“敢為人先、能征善戰、開拓創新、永爭第一”的作風,僅用60天的時間圓滿完成了任務,當地時間2012年9月6日上午,Brman立交橋首片箱梁鋪架成功。
沙特交通部長在視察該項目工地時,稱贊中鐵十八局集團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隊伍,在全線樹立了榜樣。項目部也因此贏得業主的信任,獲得了9000多萬美元的新增工程項目,實現了滾動發展。
“我們項目管理、技術標准與國際接軌、對接,確保管理和技術‘過得硬’,才能在海外走得穩,走得遠,不僅走得出去,還能走得進去。”該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彭仕國說。
先進技術沒有國界。麥麥高鐵項目實行的技術標准和規范,與中國高鐵通用的德國雷達2000技術標准基本是相通的,加強技術交流不僅有利於中西方高鐵技術對接,還有利於科技創新。為此,麥麥高鐵項目積極聘用外籍工程師加入到項目技術和管理團隊,實現中西方技術和管理上的互補融合,他們在嚴格遵守當地技術規范和標准的基礎上,通過向外籍工程師推介中國成熟的高鐵設計、施工技術和經驗,推動中國技術、中國標准“走進去”,實現中西方高鐵在技術、標准上的接軌。
據介紹,目前,項目部聘用沙籍和外籍人員近600人,一些架子隊已經全部由外籍勞務組成,大大加快了施工進度。比如,現澆蓋梁模板組裝、報檢、加固原來需要8天,現在隻用4天時間,不僅縮短了工期,還節約了成本。“洋架子隊”正成為推動海外建設的主力部隊。
這種屬地化管理模式成就了多贏的結果,既推進了項目施工建設,極大減少了聘用中國勞務所需要簽証和差旅費用,節約了成本,更重要的是為沙特民眾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擴大了中資企業在沙特的影響力,促進了中沙友誼,促進了企業在海外的發展。
他們在干好工程的同時,還勇擔社會責任。該集團累計向沙特學院捐款24萬元,先后有150人貧困學生獲得資助。此外,該集團還根據工程需要,聯合沙特學院為當地人定期舉辦培訓班,讓他們掌握一技之長。這些舉措得到了當地政府和人民的交口稱贊。(伍振 王文軍 文/圖)
(來源:工人日報)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