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居寺重新校勘千年《法華經》

2015年06月17日03:21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雲居寺重新校勘千年《法華經》

  京報網訊(記者 鞏崢)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經典之一,被稱為“經王”的《法華經》正在房山雲居寺重新校勘。這是記者昨天從房山石經研究成果發布會上獲悉的。

  《法華經》是《妙法蓮華經》的通常簡稱,流傳至今已有1600多年。佛教的許多基本教義和信仰都出自這部經典,比如人們特別熟悉的觀音菩薩崇拜,就來源於《法華經》的“普門品”。在舉世聞名的敦煌,三萬件左右比較完整的寫經中,有五千多件是《法華經》﹔在絢爛的敦煌壁畫中,大量的畫面是根據《法華經》的經文繪制的,由此可見《法華經》在佛教中的重要地位。

  房山雲居寺雷音洞內嵌置的《法華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完整的漢文版本。從去年10月開始,房山石經與雲居寺文化研究中心以雷音洞的《法華經》為底本,校勘了國內外眾多的寫本、雕印本和石刻本。“因為流傳已過千年,目前各版本在文本上有很多出入,因此我們呼吁應該為這部經典出版一個精良的校正本。”主持房山石經研究工作的中國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羅炤教授說。

  羅教授的研究團隊發現雲居寺雷音洞的《法華經》與《添品法華經》有密切關系。

  現存的漢文《法華經》有三個譯本:公元286年翻譯的《正法華經》,公元406年翻譯大師鳩摩羅什譯本《妙法蓮華經》,公元601年翻譯的《添品法華經》。1600多年來,中國和日本佛教界使用的一直是鳩摩羅什譯本《妙法蓮華經》,極少使用《添品法華經》,因此國內外以往對於《法華經》的研究和傳播很少注意《添品法華經》。

  近半年來,羅炤教授和同事們在校勘中逐漸發現,雷音洞的《法華經》石經本、應縣木塔佛像內的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卷第五》遼代木刻本、考古學泰斗宿白先生1959年在西藏薩迦寺發現的元朝時期大寶集寺版鳩摩羅什譯《法華經》木刻本,是經過與《添品法華經》對勘、修訂之后形成的版本,和其他所有的鳩摩羅什譯本《法華經》都有一些實質性的差別。研究團隊還發現,北宋末年以后的大藏經又依據通行的鳩摩羅什譯本《法華經》,修改了《添品法華經》的一些文字。

  “這是佛教界和學術界以前沒有注意到的事情,說明《添品法華經》在隋朝和唐宋時期並不是沒人理的經典,《添品法華經》和鳩摩羅什譯本《法華經》之間曾經反復地發生過相互影響。”羅炤介紹說。

  重校《法華經》對於佛教界及全球的佛教信眾都有重大意義,羅炤教授呼吁更多的人參與到這項工作中來,“這樣重要的經典,需要精心校訂,出版一個精良的校正本。由於涉及的資料太多,問題十分復雜,我們的人力和水平都有限,需要海內外有志之士集思廣益,多方面通力合作,才有可能功德圓滿。”

(來源:北京日報)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