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瞿曇寺:青藏高原上的漢式藏傳佛教寺廟

2015年06月15日09:26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青海瞿曇寺:青藏高原上的漢式藏傳佛教寺廟

  新華網西寧6月15日電(張大川 張曦)若非親眼所見,人們很難將瞿曇寺與印象中的藏傳佛教寺廟聯系起來。

  瞿曇寺位於青藏高原東部山脈,依山傍水,堪稱風水形勝之地,院內殿堂形式各異,圍以廊廡,兩翼修有抄手斜廊,磚雕八字照壁,飾以石綠色裝飾彩畫,古色古香,處處透露出明代宮室建筑風格的元素。走進瞿曇寺,副住持君巴尖措帶領十幾位喇嘛正在誦讀經書。

  青海樂都縣城南的瞿曇寺是一座以漢式建筑、藏傳佛教而聞名的寺廟。瞿曇寺文物管理所副所長逯海章說:“瞿曇寺自明洪武年間創建至今,已歷600多個春秋,是中國西北地區保存最完整的一組明代建筑群。瞿曇寺的漢式建筑風格十分典型,在類型眾多的藏傳佛教寺院中獨樹一幟。”

  記者看到,以山門起始的中軸線依次建有金剛殿、菩提塔、配殿、小鐘鼓樓、大鐘鼓樓及走廊等。整個建筑錯落有致,氣勢恢宏,頗具皇家風范。其建筑形式與北京故宮極為相似。因此在當地有“小故宮”的美稱和“逛了瞿曇寺,北京再甭去”的民間俗語。

  藏傳佛教在瞿曇寺香火綿延,被信仰藏傳佛教的藏、蒙古、土等民族信眾景仰為佛教聖地,迢迢遠來,進香朝拜。

  “明太祖朱元璋書匾賜名‘瞿曇寺’,以后歷代亦多次賜匾額、修佛堂、立碑記。瞿曇寺也見証了各民族和諧相處,民族文化融合的歷史。”君巴尖措說。

  瞿曇寺雖年代久遠,但其珍藏文物之豐富、壁畫歷史之悠久、建筑技藝之高超令人驚嘆。逯海章告訴記者,文物有明朝皇帝所賜御碑,明清時十多方匾額,御制的金印、象牙印、象牙佛珠、檀香木佛珠、石雕米拉日巴像、明宣德青銅巨鐘等﹔寺內近800平方米的壁畫,在國內藏傳佛教壁畫中是歷史最久的遺存﹔錯綜復雜的地下排水管網系統至今仍然能正常使用。

  瞿曇寺文物保護和文化旅游景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徐宗武說,1982年瞿曇寺被國務院確定為第二批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瞿曇寺文物保護和文化旅游景區建設項目文物保護規劃和旅游規劃已批復,項目總投資11.75億元,其中2014—2016年計劃實施項目20項,計劃投資6.1億元。

  “瞿曇寺景區的建設一方面有利於生態環境建設和資源保護,改善人居環境,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有利於當地旅游業發展,提高當地居民就業率,增加村民經濟收入。”徐宗武說。

(來源:新華網)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