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1日電 據韓媒報道,最近,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病毒擴散過程通過科學的方式得以解釋。6月7日,韓國MERS民官協同對策本部下屬的疫學調查委員會為找出平澤聖母醫院病毒傳播途徑,在首例MERS感染者入住的8104號病房進行了模擬實証,並得出結論。
據報道,6月10日,據參與該實証的疫學調查委員會有關人員透露,“經確認,患者咳嗽或打噴嚏時,排出的病毒會充滿未配有通風口、排氣口的整間病房,若病房窗門突然打開,病毒將隨之擴散到病房外的走廊及其他病房”。這也就意味著,在通風不暢的環境下,MERS病毒可通過空氣進行傳播。該醫院在出現首例患者之后,共有36人被二、三次感染。
據報道,委員會在8104號病房內制造出了大小不一的水分顆粒充滿整個病房,並觀測它們在不同狀況下的擴散程度。通過將高壓狀態下的空氣與特殊藥品相作用,可得到與患者咳嗽時濺出的飛沫類似的水分顆粒。
委員會還模擬出了窗門開、關等多種在病房可能出現的情況。結果顯示,漂浮在空氣中的顆粒會在房門打開的一瞬間涌出病房。對策本部負責人表示,“我們得出結論,打開窗門之后,MERS病毒可擴散至醫院八層的各個角落”。
據韓國保健當局解釋,隻有與病毒有2米以內的親密接觸,才會被感染MERS。原因在於MERS病毒通過患者口中的飛沫進行傳播,而飛沫從患者口中濺出后,一般不超過2米便會墜落。
然而,在MERS大規模爆發的平澤聖母醫院,卻無法通過上述原理得到解釋。被首例MERS患者二次感染的26人中,有22人均為其他病房的患者。在首次疫學調查中,隱藏在三個空調濾器上的MERS病毒被檢出,並隨即有推測認為“病毒有可能伴隨著空調風進行傳播”。然而首例患者住院當時(5月15日至17日),空調尚未被啟用。而委員會此次實証則為解開“平澤聖母醫院之謎”提供了有力証據。
據証實,患者咳嗽時濺出的飛沫會分裂成體積更小的分子,從而漂浮在空氣中。據對策本部的另一位有關人員解釋,“實証表明,體積較大的飛沫也會濺出病房之外。隨著飛沫數量的增加,它們逐漸分裂成懸浮顆粒(aerosol?細微水分顆粒)並漂浮在空氣中”。懸浮顆粒體積較小,可在空氣中停留,而病毒比其更小,因此可附著在懸浮顆粒上移動。
眾所周知,在醫院開展醫療救治的過程中,病毒可通過懸浮顆粒進行擴散。韓國東國大學醫學院預防醫學教室李觀(音)教授表示,“醫院在進行醫療服務的過程中,由於吸痰、使用氧氣呼吸器等,病毒也會以懸浮顆粒的形態出現”,“當時首例患者所產生的病毒最多,若將病毒比喻為煙霧的話,那麼當時患者的病房內一定霧蒙蒙的”。此外,此次實驗還表明,即使是墜落地面后變干的飛沫,在窗門打開后仍可隨風飄散。
此次調查還顯示,8104號病房內並無通風口及排氣口,其房間結構本身就非常易於病毒的擴散。該病房面積為50.4平方米,且后來被拆分成兩個二人間病房,這樣一來,8104號病房就沒有了通風口。
報道稱,首例患者所住的病房空氣中充斥著MERS病毒,這也是由病房結構改變所引起的。漢陽大學楊內允(音)教授表示,“該醫院住院部有32個病房,但偏偏首例MERS患者的病房內沒有通風口、排氣口”。
此外,也有人指出,並不能因為病毒可在空氣中進行傳播就斷定這樣一定會引發感染。高麗大學醫學院教授金鄭基(音)表示,“懸浮顆粒由於體積小,所能攜帶的病毒數量也非常有限。病毒即使得到傳播,也需要達到一定量之后才會引發感染。根據疾病的不同,擁有傳播能力的病毒數量也有所不同”。金鄭基還補充表示,“從三星首爾醫院急診室內出現大面積感染,以及首爾峨山醫院內保安與患者接觸10分鐘后即被傳染可以看出,MERS的傳播能力比我們想象的要強”。
(來源:中國新聞網)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