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天,10248公裡,一個人的畢業旅行,深入邊陲異域,單車丈量這生息之地。圖為況露在阿裡。
2014年6月,22歲的況露大學畢業。同月,他從武漢出發,沿著中國地勢的三級階梯,途經湖北、陝西等七個省區,到達中國最西端新疆喀什塔什庫爾干。
他孤身一人邊走邊拍,歷時134天騎行一萬多公裡,從中國版圖第三階梯的長江平原到第一階梯的青藏高原,並完成個人紀錄片《行疆》的拍攝。
孤身騎行中國西域邊陲
“大學時,我去過最北的漠河,最東邊的撫遠,最南邊的三亞,”況露稱,從江西理工大學畢業后,他想去最西端的新疆喀什塔什庫爾干,並自主拍攝一部邊疆地理人文的騎行紀錄片,“那是我大學旅行生涯最后的夢想。”
2014年6月,拿著大學時期兼職賺來的錢,況露帶著帳篷、睡袋、炊具等從湖北武漢出發,經陝西、甘肅、青海、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藏自治區,過三峽、神農架、野人谷、秦嶺、黃土高原、祁連山、北疆喀納斯、塔克拉瑪干沙漠公路、南疆和田喀什、新藏線、珠峰大本營。
同年11月,他到達目的地新疆喀什塔什庫爾干。
“四個月的時間,我從中國的第三階梯騎到第一階梯,見到大西北的沙漠戈壁灘、雪山荒原無人區,碰到大雪封山,也曾在廢棄羊圈裹著衣服被子睡覺。”況露如是回憶道。
他說,荒涼的環境和高強度的騎行讓其身體一度逼近極限,但卻有機會感受獨特的西域風情,“在新疆獨庫公路,好心蜂農拉我避風雪取暖,走了一公裡還追上來送我大米﹔在帕米爾高原,塔吉克族朋友留我在他家住,跟他一起干農活、吃手抓羊肉。”
獨立拍攝制作騎行紀錄片
“不睹駿馬草原,怎知生命如歌。不查岩羊絕壁,怎諳自由真諦。134天,10248公裡,一個人的畢業旅行,深入邊陲異域,單車丈量這生息之地。”這是騎行紀錄片《行疆》的序語。
據介紹,《行疆》計劃共制作40集,記錄了況露騎行途中的地理景觀、不同聚落的風土人情。從取景、拍攝、剪輯、后期制作都是由他一人完成。
“拍攝是最困難的,一個人的旅行什麼都要靠自己”,況露稱,為錄下一個基本的騎行鏡頭,他每次都要停好自行車取下腳架機器擺好機位,然后騎車往回一段再返回騎過鏡頭,“要是沒拍好就得再來一次。”
從2015年4月開始,況露每隔一段時間便會上傳一集。目前《行疆》第一集《畢業:旅行》、第二集《話說三峽》已更新。紀錄片得到眾多網友的關注與點贊,僅兩集,瀏覽量已達5000余次。
目前,這個來自江西農村的23歲小伙正在西藏和藏族朋友經營一家特色木屋客棧。他們准備以這個客棧為基礎,在喜馬拉雅山腳下籌建川藏線上的自行車主題公園。(記者 蘇路程 田野)
(來源:中國新聞網)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