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式”將開啟 媒體盤點臨場十大囧事(圖)

2015年06月06日06:46  來源:中國僑網
 
原標題:“高考模式”將開啟 媒體盤點臨場十大囧事(圖)

“高考模式”即將開啟臨場十大囧事不能做(圖)

資料圖

  6月7日—8日,全國即將開啟“高考模式”。十幾年學習生涯,要在考場的方寸之間做出了斷,考生、家長和老師為了確保考試順利進行,也是拼了。如果因為各種low到極點的囧事,影響考前心情及考場發揮,定會讓人抓狂。中新網生活頻道梳理高考的關鍵細節,助力考生逢考必過。

  1、睡過頭

  因為睡過頭遲到,進不了高考的考場,這事也是讓人醉了。不過,每年高考期間,都會曝出因遲到沒法正常考試的案例。隻要超過規定時間,就隻能被拒之門外,考生不可抱僥幸心理。

  避免睡過頭的方法有很多種,定一個或幾個鬧鐘、叮囑家人叫醒自己等,都能遠離這種低級錯誤。

  2、遇堵車

  平時遇上堵車不算大事,放在高考這天,足以成為災難性的“事故”。

  好在各地高考期間都有緊急預案,教育、交通、公安等各部門集結待命,把堵車的幾率降到最低。如果赴考場途中真的遇到堵車,千萬不要慌張,考生可向附近的交警求助,執勤人員會使用摩托車等快捷的交通工具,將考生送至考場。也有地方規定,遇到交通擁堵,持准考証可以先行。家長自駕送考,要提前規劃好路線,避開“堵點”。

  3、忘帶准考証

  到了考場發現准考証忘帶了,回去取、家人送都來不及,怎麼辦?跟遲到相比,這件事還有緩和的余地。

  按照規定,考生若丟失或忘帶准考証,監考老師在核對“考場座位表及考試簽到表”上照片與考生無誤后,先安排考生進場考試,並要求在下一場考前提交有效証明。考場也會安排人坐鎮,隨時准備處理補發証件等突發情況。

  4、路痴發作

  最壞的情況,是因為學校名稱相似、同屬於一所大學的不同附中、同一考點的不同校區等原因,考生去了錯誤的考點。建議考生提前一兩天到考點周邊熟悉環境,設計合理的出行路線。

  更多的狀況是,到考點后進錯考場,或者根本找不到考場。這時不必慌張,考生可立即詢問工作人員、監考老師,及時到達正確位置。

  5、水淹考卷

  6月7-8號,正值高溫天氣,再加上緊張易出汗,很多考生為防口渴隨身攜帶純淨水。如果不小心打翻了水瓶,弄濕了考卷和答題卡,實在不值當。考生喝完水后要擰緊瓶蓋,盡量把水瓶放遠一些,以免胳膊蹭倒。

  6、提神飲料,喝完根本停不下來

  很多考生和家長認為,考前喝濃茶、咖啡、紅牛、樂虎等就能提神醒腦,不易打瞌睡,提高大腦的工作效率。實際上,這類飲品應慎喝,平時從未喝過的考生更應注意。一方面,濃茶或咖啡有即時提神效果,考生喝完可能會過度亢奮,影響考場發揮﹔另一方面,提神同時也在透支體力,短暫的過度亢奮之后,考生更容易感覺疲勞。

  7、考試鬧肚子

  考前大魚大肉來補腦,熬夜復習睡前吃大量的夜宵,都有可能影響腸胃消化功能,導致考試時鬧肚子。還有一部分離考點較遠、交通不太方便的考生住“高考房”,在外吃了不衛生、變質的食物,也會讓肚子不舒服。

  如果飲食均衡、衛生,腸胃還是在考場上罷工,考生不必強忍,可及時示意監考老師。一般來說,監考老師會迅速與相關負責人聯系,如果確屬特殊情況,考官會根據制度規定,同意考生如廁。

  8、忘帶涂卡鉛筆

  考場上沒帶涂卡鉛筆、黑色簽字筆、橡皮這些,就像戰場上的士兵丟了武器。雖然這種情況出現的概率不大,不過,萬一不幸發生,考生可示意監考員,監考員會立即通過流動監考員報告考點主考,指示考務組提供。

  提醒考生不要向周圍同學借用,以免有作弊嫌疑。

  9、“無名氏”考卷

  忘記在答題卡和試卷上寫名字,是最不該犯的錯誤,不過,不該並不代表沒有。考生過分緊張、急於答題,都會導致“無名氏”試卷和答題卡產生。考生應按照正常的流程,填好個人信息后再答題,交卷之前認真檢查、核實。

  10、離場丟三落四

  每考完一場,考生的心情會輕鬆許多,離場時也容易丟三落四,影響下一場考試的心情。建議考生攜帶透明文件袋等收納工具,離場時帶好准考証、身份証、文具等個人物品。同時提醒考生保持平和的心態,離開時確認隨身物品都被帶走。(劉旭輝)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編:潘婧瑤、肖紅)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