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依富高梯田:正在消失的世界遺產(圖)

2015年06月02日17:29  
 
原標題:菲律賓依富高梯田:正在消失的世界遺產(圖)

  原標題:正在消失的世界遺產——菲律賓依富高梯田

菲律賓梯田周圍開始出現的現代化民居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王化雨):位於菲律賓呂宋島北部依富高省的巴拿威梯田是菲律賓古代文化的代表,1995年被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但是近年來依富高梯田的保護卻受到了各種挑戰,梯田的整體保護環境惡化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依富高梯田是2000多年前菲律賓伊富高民族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腰用石塊修建的水稻梯田。梯田外壁最高約達4米,最低的不到2米。梯田面積大小不一,最大的為1�4公頃,最小的僅4平方米。至今梯田的水利系統依然保持良好運轉,還有大量的伊富高人依靠梯田種植水稻謀生。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估計,目前仍然有大約10萬人生活在依富高梯田的周圍。千百年來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伊富高人,他們始終同當地的環境和諧相處。他們堅持使用藥草而不是殺虫劑,絕不使用化肥,以顯示他們對於大自然有限資源的尊重。他們的灌溉系統,也是使用來自山巔的天然泉水,利用大自然的條件,讓人與自然充分共享水資源。每年到了種植水稻的季節,當地人都要舉行盛大的節日慶典,祈求獲得豐收。

  但目前依富高梯田面臨的挑戰也讓人憂心忡忡。最直接的挑戰是城鎮化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壞。菲律賓國家文化和藝術委員會世界遺產處的負責人愛迪生·莫拉尼達表示,這片美麗的土地正在朝著一片都市叢林轉變。她表示,建設的速度太快了,但是管理的速度跟不上。最近,菲律賓公共建設和道路委員會叫停了在伊富高省的道路擴建計劃,因為這項計劃有可能威脅到梯田的安全。另外,梯田周圍的村庄因為貧困不得不使用廉價的混凝土和廢棄的鐵質垃圾來建造房屋,用高污染的燃油來提供能源。這在不知不覺中也對環境造成了污染。

  更大的威脅是人們觀念的轉變。現代文明傳播給伊富高地區的人們帶來了新的知識,也改變了他們對梯田的重視程度,減少了對傳統農業種植的動力,這一點對於年輕人的影響尤其明顯。現代化的生活方式對村民有著巨大的吸引力,有些年輕人到外面的世界尋找機會。

  莫拉尼達表示,這種放棄傳統生活和勞作方式的風氣,是對於梯田這種寶貴的依富高文化遺產最大的威脅。

  政府的“失職”也使依富高梯田每況愈下。政府顯然沒能吸引年輕人繼續留在這片土地上繼承他們祖輩的遺產,而年紀大的農民又不得不依靠現代化的工具才能夠完成整個梯田的播種和收割工作,從而破壞的原始的耕種方法。但是在這方面,政府提供的幫助卻又寥寥無幾。菲律賓環境部門的官員曾呼吁總統阿基諾加大對於梯田保護的補貼,用來雇佣農民繼續在梯田耕作,以替代哪些放棄當地生活到外省份謀生的農民。

  事實上,菲律賓歷屆政府對於保護梯田的思路也不完全一致。依富高梯田1995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世界遺產名錄時,當時拉莫斯政府的思路是發展旅游業,而不是保護當地的農業生態環境。在埃斯特拉達執政期間,成立了一個國家級的保護工作部門,主要工作是維護和復原當地的原始風貌。阿羅約當政時期解散了這一部門,而把保護工作交給了伊富高省政府。

  一方面是現代化帶來的種種好處,另一方面是對於環境保護帶來的壓力。對於正在消失的世界遺產——依富高梯田,菲律賓這個發展中國家顯得很無奈。

(來源:國際在線專稿)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