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屋防盜門內側全被黃色膠帶密封住。
房間客廳內的桌子上非常凌亂,放著三瓶罐裝啤酒和三瓶二鍋頭,其中一瓶二鍋頭已經打開並被喝過。
三名患者均已清醒並脫離生命危險。
圖為其中一人在醫院接受治療。
用於自殺的燒炭
在房間北側臥室,一個鐵鍋和一個不鏽鋼臉盆內盛滿了木炭,現在已被水澆滅。
19日上午11時許,小軍的父親和他的姨夫趕到了醫院。
18日晚6時許,在濟南天橋區名泉春曉小區一出租房內,四名外地九零后青年,兩男兩女,點燃木炭尋短。有關網絡相約燒炭的報道時常見諸網端,是什麼人對生命如此看輕,又為何採取如此極端的“結束方式”?大眾網記者梳理了大量材料發現,相約燒炭自殺者以90后為主,這類群體的生命觀十分脆弱,對生命的認識很模糊,比較容易受網絡負面信息影響。
一問誰在“燒炭”?
“90后”成為燒炭主要人群
根據媒體報道,2015年以來,有7起燒炭事件比較典型。大眾網記者發現,這起7例事件中6例的自殺者都是90后,僅有1例的自殺者年齡是30歲左右。
1月12日,一個江蘇小伙,一個東營姑娘,兩個“90后”相約泉城,在一家小旅館的房間燒炭自殺。旅館工作人員找人來把門撞開時,室內一股煤氣味扑面而來,一隻鐵盆放在屋內,盛滿了燃燒過的木炭,門窗所有的縫隙都已被膠帶粘死。
3月13日,杭州汽車南站附近一旅館內三人燒炭自殺,警方勘察,房間內死亡的兩男一女,分別是賈某某(男,1993年生)、王某某(男,1993年生)、鐘某某(女,1990年生)。警方透露,房間內所有門窗均用膠帶紙密封,並有3隻炭盆。
3月18日,男子昭昭(化名),四川省綏寧市人,今年21歲。女子小紅(化名),旬邑縣人,今年僅20歲,兩人都是“90后”。他們相約在咸陽一家賓館,燒炭自殺身亡。警方發現,現場有一板12粒的“睡得安”膠囊全部被服用,地面上一個不鏽鋼盆子裝的木炭已全部燃燒,而窗戶和門的縫隙也都用透明膠布封住。
3月26日,西安22歲女大學生劉芳(化名)患上抑郁症,在酒店燒炭自殺。
4月2日,一名22歲小伙在沈陽一家賓館內燒炭自殺。旅館服務員來房間查看時,發現房門被膠帶貼住,屋內有一個燒炭的盆。
5月18日晚上,3名通過網絡結識的“90后”在濟南相約點燃木炭。
在5月18日發生的這起燒炭自殺事件中,當被問到有沒有考慮過自殺后果時,獲救的自殺者小譚面對記者,竟然面帶微笑地回答:“你不覺得這樣很刺激嗎?”
為什麼90后容易產生輕生的情緒?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公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中學生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曾經考慮過自殺,而為自殺做過准備的佔6.5%。一份上海青少年發展狀況觀察報告顯示,雖然“90后”擁有視野開闊較易接受新觀念、喜歡獨立思考問題等優點,但同時也部分存在與他人難以相處等缺點,缺乏現實交往和溝通的技能,情緒穩定性較差,遇到重大挫折時容易產生放棄生命的觀念。
二問為何要“約”?
“相約”會減輕個人的恐懼
對於燒炭自殺事件,陌生人之間“相約”是一個重要特點。
近年來,“相約自殺”在網絡社交群屢見不鮮,輕生者通過網絡社交工具互相認識和聯系,傳播消極觀念和自殺手法。有廣州的媒體記者“臥底”調查發現,以討論自殺話題為主的網聊群,早已出現多時,這些自殺聊天群的成員多數為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他們通過網絡社交工具傳播消極觀念、交流自殺手法等,乃至相約自殺。
有報告顯示,“90后”已取代“80后”,成為最大網民群體,其對新媒體的熟悉程度遠遠超過前幾代人,他們在遇到壓力后,如果沒有途徑去釋放,很容易通過電視或網絡的傳播,去模仿他人的一些過激行為。
也有專家分析說,單獨一個人自殺,在自殺過程中面臨不可避免的恐懼,還會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響,很難下定決心或干脆放棄。但如果自殺行為是一個群體決定,堅定性相對要強很多,自殺更容易實現,因此出現了“相約”的現象。
三問如何避免燒炭發生?
心裡郁悶一定要說出來
為遏止燒炭自殺,香港政府曾一度建議把郊野公園的燒烤爐改裝成為電爐,以防止有人燒炭自殺﹔而有非政府組織也在燒烤用的炭包上貼上“防止自殺”的求助熱線電話,但收效甚微。
大眾網記者在搜索引擎以燒炭自殺為關鍵詞檢索發現,相關網頁達到289000個,其中不乏燒炭自殺攻略、親歷者傳授經驗等內容。因此,有律師建議,要盡快從法律上界定組建網絡自殺社交群、相約自殺的行為,不能讓那些別有用心的人利用法律的漏洞唆使或誘惑他人自殺,尤其是必須對慫恿他人自殺的行為給予及時的監控和懲罰,從法律上進行定罪
但根本的解決之道在於,自殺者要正視自身問題,選擇合理方式排遣生活以及工作中的壓力。濟南心理衛生協會秘書長張洪濤告訴大眾網記者,生活煩惱或工作上的壓力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化解,長期積累便會造成心理障礙。這其中的原因除了自身不能正確認識到問題外,還包括家庭教育的缺位、成長環境差等原因。同時,患有孤僻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人在網上發布自殺等消息后,很容易引起相同症狀的人關注,並形成自己的“小圈子”。90后對網絡的依賴性較強,心理防范意識也較弱,貌似加入“小圈子”是有了集體歸屬感,但相互影響后,隻會加重負面情緒。
張洪濤建議,患有心理疾病的人可以向家人進行傾訴,也可以尋找心理專家進行治療,不能受網絡負面信息的影響,放任自流。同時,家庭或學校要提前介入,及時發現問題,進行合理疏導。
相關鏈接
“燒炭”由何而來?
燒炭最早出現於香港,時間在90年代。此后,燒炭很快成為香港自殺者選擇最多的方式,壓過了跳樓。隨后,隨著互聯網的影響,燒炭流傳至中國大陸和日本等國家。自殺者選擇燒炭時,會將自己困在密閉空間內,點燃木炭,由於密閉空間內氧氣有限,木炭在不完全燃燒時便產生一氧化碳,自殺者最終會因為吸入過量一氧化碳,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缺氧致死。(李龍)
(來源:大眾網)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