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河北頻道5月13日電 (魏會博)今天,河北省保定市召開行政區劃調整動員大會,正式公布國務院同意調整該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根據該批復,保定市原新市區更名為競秀區,原北市區、南市區合並為蓮池區,撤銷滿城縣、清苑縣、徐水縣,設立滿城區、清苑區、徐水區。調整過后,保定市區面積增加到2531平方公裡,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大潮中,保定市踏出一大步。
區劃調整后,保定市行政區劃由原來的25個縣(市、區)變更為24個(含定州市、涿州市),全市總人口、轄區面積沒有變化。其中保定市轄區由3個變成5個,市區面積由原來的312平方公裡增加到2531平方公裡,擴大了2219平方公裡﹔市區人口由原來的119.4萬人增加到280.6萬人。
建設“大保定”順應京津冀協同發展需求
河北保定與北京、天津構成黃金三角,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門”之稱,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京津冀地區中心城市之一。2014年3月26日發布的《河北省新型城鎮化規劃》指出,以保定、廊坊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載地和京津產業轉移的重要承載地,與京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核心。
去年保定就謀劃確定了總規劃面積1149平方公裡的34個重點園區,積極承接京津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保定市相關領導表示,保定市區面積小、空間劃分不合理等問題,造成城市產業體系難以有序布局和展開,許多大項目好項目難以落地。因此,建設“大保定”也成為保定的重點工作。
區劃調整是突破發展的重要路徑
近年來,國內許多地方通過區劃調整,拓展了發展空間,破除了發展制約,創造了發展機遇,實現了跨越發展。2000年,廣州市通過行政區劃,逐步發展為國際化中心城市,2001年,杭州市區劃調整,成為長三角地區除上海外的又一區域性大都市。北京、天津、重慶等地也都通過區劃調整,增添了發展活力。
據統計數據顯示,南京市江寧撤縣建區10年間,GDP增長了7倍多,財政收入增長了20多倍﹔南京市浦口區、六合區綜合實力較調整前大幅提升。
保定中心城市的承載能力將增強
保定市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到,2015年保定市將圍繞京津冀城市群重構,借勢推動“大保定”建設,拓展空間,提高新型城鎮化水平。保定市將拉大城市框架,啟動主城區行政區劃調整,加強規劃引領,做大城市發展空間。
專家表示,此次滿城、清苑、徐水撤縣建區,保定中心城市的承載能力極大增強,將有利於該市更好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產業轉移。同時,保定作為京津冀城市群的重要節點城市,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載地和京津產業轉移的重要承載地,此次區劃調整將助推京津冀城市群建設。
保定市區劃調整歷史
1959年底,保定設路西區(新市區的前身)。1960年,路西區並入保定市區。1961年7月,保定市區撤銷,在環城西路以西的市區建立新市區。
保定北市區建於1953年,1959年,北市區被撤銷,與南市區合並為路東區,並與1960年再次於路西區合並為市區。1961年市區被劃分為新市區、永華區、裕華區、新華區四個區。1962年,永華區和裕華區北半部再次合並為北市區。
保定南市區始建於1953年,系原一區和四區合並而成。1955年定名南市區。1959年與北市區合並為路東區。1960年路東區、路西區合並為市區。1961年市區劃分為新市區、永華區、裕華區、興華區四個區。1962年9月,興華區和裕華區南部合並成立南市區。1987年11月,撤銷郊區建置,楊庄、南大園、焦庄三鄉劃屬南市區。1998年12月,保定市部分地區調整行政區劃,清苑縣部分地區劃歸南市區,南市區部分地區劃歸北市區。此后,保定市南市區政區、建制沿襲至2015年4月。
(新華網河北頻道)
(來源:新華網)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