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創業,先讀書

2015年05月10日05:58  
 
原標題:想創業,先讀書

(創業書書單由豆瓣圖書提供)

  ◇ 創業初期,“口水書”也有用

  ◇ 看書解決問題,未嘗不可

  ◇ 重點關注創業“失敗”書

  ◇ 不能不信,也不能偏信

  你想創業嗎?

  你對創業有准備嗎?

  你會盲目跟風,還是借鑒前人的經驗,把握自己的節奏?

  相信多數人會選擇第二種。

  而要想得到前人的經驗教訓,路徑有二:一是與當事人直接交談,汲取營養﹔另一種更為大眾的路徑則是閱讀前人撰寫的相關創業類圖書。

  如今,無論是走進實體書店,還是瀏覽網上書城,都可以尋找到種類豐富的創業圖書。以當當網為例,在“圖書”分類中輸入“創業”,隨即便出現28429件書目。

  創業書如此之多,究竟應該怎麼選?怎麼看?

  學習“失敗”

  凡是書裡沒講自己如何“失敗”和克服失敗細節的書,可以直接扔進垃圾桶

  辭職后的姜萌,創立了兩家公司,其中一家北京全羽明程教育咨詢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6月,主營業務是以高考報考與志願填報咨詢為核心的生涯規劃服務,另一家公司北京生涯互聯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辦理手續過程中,主營業務是提供學業規劃與咨詢的遠程服務,產品形態為微信服務號“學業顧問熱線”,業務邏輯類似於“好大夫在線”。

  “因為創業之前我一直在創業型公司工作,對創業的過程比較熟悉,在創業的心態和常識上並不是從零開始,因此我看的創業類書籍相對比較少,隻有幾本。”姜萌告訴《經濟日報》記者,自己比較有印象的是三本書,一本是大前研一的《創業聖經》﹔另一本是創業知識集錦類的書叫《從零開始學創業》﹔還有一本是孫陶然寫的《創業的21條軍規》。

  在姜萌看來,《創業聖經》的內容較理論化,從創業的各個階段進行分析,體現出明顯的學術水平和戰略思維深度,讀完這本書以后,創業者可能會得到認知層面上的提升,創業不再是簡單的“做生意”,而是一個系統工程。相對而言,《從零開始學創業》則明顯是一本拼湊的書籍,基本上是把創業的方方面面所能涉及的常識與知識進行堆砌,再配上福特、喬布斯、馬雲等創業心靈雞湯,可讀性相對強一些。

  “《從零開始學創業》這本書雖然寫作質量不敢讓人恭維,但是對新手創業者,尤其是大學生創業還是比較實用的。”姜萌認為,《創業的21條軍規》對自己的幫助最大。“孫陶然他畢竟是一個成功的,一直在創業第一線的創業者,經歷讓人信服,得出的結論給出的建議經過市場的殘酷檢驗,讀這樣的書,真的是別人交學費,自己學知識。”

  實際上,不只是姜萌,在記者與一些創業人士溝通時都發現,在他們閱讀過的創業類圖書中,既有類似掃盲式的“口水書”,也有創業人寫的自傳式回憶錄。在他們看來,前一種書雖然質量較差,但是整理的常識比較全面簡單,利於閱讀,便於初學者上手。針對后一種書,一位創業者則坦言,“凡是作者沒講自己如何‘失敗’和克服失敗細節的書,可以直接扔進垃圾桶”。

  知行合一

  創業書籍只是為創業者打基礎,最多是避免走彎路走錯路,並不能作為創業的准則或寶典,更不能真正指導創業者如何成功

  目前就職於一家美元風險基金擔任投資經理的曲凱,工作主要內容就是和創業者聊天,和創業者一起討論創業方向,選擇適合的有前景的進行投資,並且持續地幫助創業者,與他們共同成長。

  在曲凱看來,創業類圖書對一個創業人來說,作用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是常識性知識的補足,比如到底創業分哪些步驟,該怎麼選擇方向,該如何獲得投資,甚至於一些法務和財會上的知識﹔第二是過往經驗的借鑒,比如一些名人傳記類的文章,可以從中學到不同階段不同人的經歷、經驗、選擇、心得等﹔第三是從失敗案例中學習,不走前輩們走過的彎路。“但說到底,創業書籍只是為創業者打基礎,最多是避免走彎路,並不能作為創業的准則或寶典,更不能真正指導創業者如何成功。”

  換言之,對任何一個創業者來說,通過創業書學習時,既不能不信,也不能偏信,尤其對從未真正踏入社會的高校畢業生來說,更需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做到未雨綢繆。

  可以看到,現在一些高校已開始啟動針對在校學生的創業課程。其中,清華大學自1998年在國內最早開始設立創業課程,已經有近18年的歷史,已經建成了覆蓋本科生、研究生、MBA等各類學生的創業課程體系,並在近年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創業教育,大規模在線教育課程平台“學堂在線”開通“中國創業學院”頻道,推出系列創業在線課程。

  清華大學團委副書記余瀟瀟告訴《經濟日報》記者,上述創業課程中很多都有教材,選擇標准主要取決於課程本身的特點,如“創業管理”課程主要講授技術創業,就選擇了《高技術創業管理》作為教材﹔“創業計劃”課程非常偏重創業計劃階段的教育,就選擇了《商業計劃指南》、《創業者工具箱》﹔“創業研究”課程主要針對博士生,就沒有指定教材而是主要閱讀學術論文。

  “我個人認為,創業大學生在考慮創業的時候,有必要先‘學習’創業和了解相關信息。這個過程,可以通過閱讀創業書籍,也可以通過其他渠道,因為一抹黑的盲目創業對大學生來說是高風險的,大學生往往缺乏創業所需的經驗和資本,讀書可以提供一些他們必須的積累。”余瀟瀟表示,在閱讀時,要牢記創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活動,注意實事求是、知行合一。

  忽悠沒門

  創業不是單獨的,是和創新緊密相關的,尤其在這個變革的時代

  “從市場接受程度來說,現在創業類的書做得越來越細分了,想要一本書打天下的情況已經沒有了,更多的是解決一些問題,如天使階段如何做、快速發展階段怎麼做等。”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公司經管出版中心主編袁璐告訴記者,創業類書一定要實用,做到講風險、講問題、接地氣,創業者是不聽忽悠的。

  從出版社角度來看,對創業書市場潛力的肯定已是業內共識。“繼續推出創業類書籍是必然的。”中信出版集團市場與創意中心總經理鐘谷婷表示,在當下大眾創業的浪潮中,創業者們也對他人的成功創業經驗相當渴求,有效的作品如果能給大家一些幫助,則是令人欣慰的。其中,互聯網領域將會是熱點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來自開卷公司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在開卷非虛構類暢銷書排行榜的周榜單和月榜單中,《從0到1:開啟商業與未來的秘密》一書均上榜,並在2015年1月中排到首位。“創業書能上榜的情況在過去是很少見的。”開卷公司有關人士說。

  需要關注的是,目前在中國的創業書市場出現了一些新趨勢。“以前是國外創業領袖的書在國內很受歡迎,但隨著國內創業環境的改變,特別是在互聯網領域的發展,使得目前國內的出版書比國外的還要更受歡迎一些。”袁璐表示,尤以國內出的工具性較強的實操型圖書最為典型。

  以華章公司出版的兩類實操型創業圖書為例:一類是怎麼創業,比如該公司將要和騰訊一起合作推出的《掘金——互聯網+時代的黃金創業指南》,即主要從5個方向、11個行業來進行綜合介紹﹔另一類是和風投有關的書,也就是如何拿到錢、拿到資金。

  “創業書市場空間是很大的。商業類圖書是逆經濟周期的,經濟下行時期越需要這些書,經濟好的時候,這些書反而不好賣。”一位出版社人士表示,因為創業不是單獨的,是和創新緊密相關的,尤其在這個變革的新時代。其實,不僅是創業人士需要看這些書,非創業人群不妨也看看這些書,應該也會有所收獲。

  (經濟日報記者 錢箐旎)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