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5月7日電(記者許曉青 周文其)初夏的上海,記者來到白馬咖啡館復建工地,新址距離原址約兩個路口,其主建筑結構被包裹在帷幕中,已重新佇立在上海長陽路上。這家充滿傳奇色彩的咖啡館,曾見証70多年前二戰期間猶太難民的上海歲月。
在二戰“歐洲勝利日”到來前夕,一批記錄二戰期間猶太人在上海避難生活的珍貴老照片重返“家鄉”上海。這批老照片均與一座名叫“白馬”的咖啡館有關。專家認為,這將有助於進一步填補猶太難民上海生活史研究的一些空白。巧合的是,上海正在復建白馬咖啡館,以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和抗戰勝利70周年。
20世紀三四十年代,納粹分子在歐洲瘋狂迫害殺戮猶太人,但中國上海向猶太人敞開懷抱。1933年至1941年,先后有數萬名猶太人赴上海避難或尋求中轉。1943年2月,侵華日軍在上海虹口提籃橋地區設立“無國籍難民限定居住區”,即虹口隔離區,約2萬名猶太難民與同樣處在戰爭水深火熱中的中國老百姓同甘共苦,結下深厚友誼,這也讓上海這座城市后來被稱為“東方的諾亞方舟”。
作為老照片的接收方代表,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館長陳儉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上海的白馬咖啡館開業於日軍佔領時期的1939年,自維也納逃亡上海的猶太人魯道夫·莫斯伯格一家在當時的華德路、麥克利克路路口(今長陽路、臨潼路路口)租住了一棟三層帶閣樓的建筑,底樓面向馬路的部分還有一片空地,使咖啡館一半在室內、一半可露天,形成了一定規模。
魯道夫的后人向紀念館方面講述了咖啡館的來龍去脈。原來魯道夫一家在戰爭中一直懷著“重回維也納”的夢想。在上海避難時,盡管中國人很友善,但依然面臨侵華日軍的“嚴加看管”。在艱難時世中,魯道夫一家啟動了一個大膽的計劃,利用從維也納冒險轉移出來的6000美元,把當初維也納一家知名的白馬咖啡館“復制”到上海,不僅是為了在戰火中有個營生,也是為了追憶和平、美好的戰前生活。
直到2015年,莫斯伯格家族保存70余年的白馬咖啡館老照片有機會重返上海,這得益於4月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的“猶太難民在上海”巡展。
就在巡展開幕之際,上海猶太難民紀念館費盡周折在悉尼找到了魯道夫的兒子、今年96歲高齡的庫爾特和魯道夫的曾孫、20歲出頭的羅恩。
“老人用‘那是我人生中的天堂’來形容當年在上海的生活體驗,因為對比在維也納時遭到納粹的追捕和迫害,在中國上海他們能與中國人交上朋友。”上海市虹口區外事辦公室翻譯員廖光軍說。
在這批老照片中,70多年前上海白馬咖啡館內朴素的碎花窗帘、心形鏤空的靠背椅等富有歐陸風格的陳設一覽無遺。其中一張照片還顯示,在白馬咖啡館門前的空地上,兩位女士並排站在一頂巨大的遮陽傘下,正忙著販售飲料和冰淇淋。據廖光軍介紹,經証實畫面右側的那位就是魯道夫的女兒,她當時也在咖啡館幫工,而魯道夫的妻子則是主廚。
在悉尼家中,庫爾特還向陳儉一行提供了一份當時在上海獲得的美發師資格証。庫爾特回憶說,那時自己經營著一家美發店,有許多中國顧客經常光臨。“后來我不僅在上海邂逅了自己的愛人,並在咖啡館舉辦了婚禮,還邀請了一些相熟的中國顧客一起參加了婚禮。”
按照庫爾特自己的說法,白馬咖啡館作為當時猶太人聚居區的一個生活地標,太平洋戰爭爆發前還曾吸引過知名的猶太富商嘉道理的家屬前來此地小憩,而隨著戰爭形勢的惡化,咖啡館后來隻能供一些尚有余錢的猶太人消費。
令陳儉意外的是,紀念館在悉尼舉辦展覽時,不止一位猶太老人向他回憶起白馬咖啡館,“除了庫爾特在這裡結婚,還有不少猶太顧客也在這裡辦了婚宴,在他們的口中,上海就是他們在戰爭遇到的一片福地”。
按照庫爾特的口述實錄,從維也納的“白馬”到上海的“白馬”,這座咖啡館的典故還可追溯到二戰爆發前維也納流行的一部同名愛情主題歌劇,盡管當時庫爾特還是個孩子,但至今他依然能哼唱其中的片段。
長期研究上海猶太人文化史的上海社科院歷史所副所長王健說,二戰時期前來上海避難的猶太人很快融入了當地,他們在上海虹口提籃橋一帶開辦了許多咖啡館、餐館和面包房等,一些老照片顯示街頭有不少德文店招,尤其是奧地利式的露天咖啡館成了一道風景,白馬咖啡館是其中的典型。這裡的街市也因此繁榮,被稱為“小維也納”。
這位學者分析,二戰前,以咖啡館為核心的社交和文化生活已成為猶太人在歐洲的日常生活組成部分。“受到納粹迫害后,逃亡者們對維也納生活十分懷戀,這其實飽含著猶太人反對戰爭、渴望和平的心聲,他們即使在最困難的時期,也堅持積極自救,這樣的氛圍也影響了當時與他們比鄰的中國人。”
事實上,同樣在白馬咖啡館附近生活過的老一輩中國人也對這個生活地標記憶猶新。數年前上海啟動長陽路(原華德路)拓寬工程時,不少市民和歷史建筑保護專家為留存“白馬”而奔走呼吁,所幸當時一批白馬咖啡館原址建筑的梁柱和樓面裝飾都被保留下來。
據上海市虹口區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到今年9月初,這座見証當年歷史的咖啡館將重新回到人們的視線中,不僅會根據最新獲得的老照片修舊如舊,還將開放參觀。
如今遠在澳大利亞的庫爾特還在期盼著白馬咖啡館“重生”的新消息,盡管他的年齡已不適合長途旅行,但他期望他的后人能到上海看看咖啡館的工程進展。
作為魯道夫的第三代傳人,羅恩也是迫不及待。他對紀念館工作人員說:“咖啡館建好了,你們要第一時間告訴我,我會馬上趕來”。
(來源:新華網)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