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業又現“破產”

2015年05月07日02:43  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家具業又現“破產”

  目前標卓家居官方網站仍可以登錄,其內容顯示,標卓在全國有365家體驗店。 資料圖片

  5月3日晚,小長假還未結束,許多人都還處在放假和休閑的節奏裡。一封標卓董事長楊文杰致同事的內部郵件被家居圈“刷屏”,信中稱“標卓家居將以破產重組的形式結束”,消息一出,業內嘩然。業內人士表示,標卓並不是在“寒風”中倒下的第一家家具企業,相信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大環境影響家具業

  相關資料顯示,創立於1992年的廣州標卓家私裝飾有限公司(簡稱“標卓”),是一家已走過23年的家具企業。據這封內部郵件顯示,“從2010年開始,公司所發展的四十多個直營門店一直虧損至今,靠不斷借債來維持經營,導致公司總部負債太高,已經資不抵債,現金流中斷。”

  按照標卓董事長楊文杰內部郵件的說法,標卓破產重組的原因主要為“公司的擴大自營專賣店的經營決策失誤”,其中,郵件中還坦承“傳統制造企業的盈利模式不被看好”,其郵件裡稱:“這兩年經濟環境的低迷,不景氣,而傳統制造型企業人力資源成本不斷提高,導致普遍實體企業經營都非常困難,投資者都不看好傳統制造企業的盈利模式。繼續按現有的模式經營下去……很難有實質性的突破。”

  北京吉星德億家居廣場總經理殷玉新向新京報記者表示,目前家具行業的人力成本上升極快,但這個因素隻能排在第二位,市場大環境的影響才是致命的。從前市場好的時候,90%的企業都在掙錢、經銷商也賺錢,但如今隻有憑借過硬的產品、良好的服務等核心競爭力才能佔領市場,再加上消費者的消費心理也在發生改變,應該說家居業不再是當年閉著眼就能掙錢的時候了。

  家具業迎來倒閉潮?

  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家居大環境進入了“深水區”,不僅是一些小企業面臨經營困難,一些大企業也挺不過去,倒在了寒風中。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僅2014年-2015年間就有近10家業內知名家具企業倒閉或陷入資金困難,包括超舒適國際家居、中山市樂奇家具有限公司、深圳市華源軒家具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富之島家具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華仁實業有限公司等傳統家居制造企業,這些企業中不乏一些知名家具品牌,如百蘭、富之島、華源軒、超舒適等。

  作為“受災嚴重”的廣東家具業,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名家具營銷總監告訴新京報記者,之前廣東有一部分中小型家具企業倒掉了,因為這些企業越來越拿不到訂單,扛不住市場持續下滑的壓力關,但隨后有些大企業也扛不住了。該人士介紹說,廣東家具主要分為兩個群體,一是以順德、龍江為代表的產業鏈優勢突出的生產基地﹔一是以廣州、深圳、東莞為代表的以產品研發設計著稱的基地。這兩個基地各有優勢,合在一起佔領了中國家具市場的半壁江山,然而近年來這兩大基地也都備受煎熬。

  一位家居業資深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目前家居業普遍的經營模式為連鎖經營,大部分的家具制造企業都會開展連鎖經營業務,和經銷商合作,將其店面覆蓋到全國各地。但根據企業規劃的不同,有些企業是幾乎全部的經營都交由經銷商,而有些企業則是在部分重點城市開展直營,而其他城市放開連鎖特許經營。該人士表示,倒閉事件也顯示了傳統家具企業在渠道建設及管理、營銷網絡等運營內功方面的脆弱。一方面是企業在渠道建設及管理方面嚴重滯后,另外一方面在營銷上又未能順應家居消費人群從線下到線上的遷移,這些都導致了企業經營的困境。

  ★“破產”解析★

  不務正業

  部分家具企業在面臨經營壓力或“眼紅”其他行業的暴利時,往往選擇了將資金和精力投入到其他行業中,導致主業沒有受到應有的資金和時間支持,最終導致主業難以為繼。例如,富之島在2012年曾投入40億元到山東某家居城項目中,而這個項目在后期面臨資金問題和相關糾紛,成為了“爛尾”項目。當已投入其他行業的資金在短期內難以收回時,企業主業發展將會面臨嚴重的資金短缺問題,企業在新產品開發、后期服務等主業方面沒有更多投入,無法迎接激烈的市場競爭,最終導致企業的倒閉。

  盲目擴張

  在面臨經營危機時,一些家具企業的做法是轉嫁危機,將壓力轉嫁到終端經銷商身上,表現在終端大肆拓展渠道,大量開店。而企業開店之后,又無法保障經銷商的經營,經銷商很快便被嚴峻的市場所淘汰,而這最終也會危及企業。也有一些企業盲目在全國開店,導致資金吃緊並最終斷裂。如標卓家居,其全國四十家直營門店成為企業經營的一大負擔,於是惡性循環靠不斷借債來維持經營,導致公司總部負債太高,資不抵債,最終拖垮了整個公司。

  民間借貸

  中小企業由於難以從銀行獲得貸款,有時會冒險選擇通過民間借貸的方式獲取資金。民間借貸也稱“高利貸”,是以高額利息為代價,這無異於飲鴆止渴。2014年底,北京超舒適國際家居因民間借貸糾紛,被債主將鳥巢店貨物全部搬空,超舒適國際家居法人代表王蘭玉發布公開信,向政府及相關部門求助。公開信稱“從2001年開始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對資金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但是作為一個輕資產型的流通企業,缺少房產等固定資產,從銀行渠道獲取貸款非常困難,隻能通過民間高利貸融資渠道或者借朋友房產貸款獲取資金,公司也因此舉步維艱,不堪重負。”

  缺乏應對

  企業經營往往會遇到突發狀況,在面對突發狀況時應迅速啟動相應的緊急預案。在資金上,也應當給自己留有余地,在面對突然發生的資金問題時不至於給企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在這些企業中,沒有建立起相應的機制或者不重視,必然導致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較小。比如,廣東一些出口型企業面對人民幣升值、訂單減少等壓力,無法應對隻能倒閉﹔又比如近年來實木家具受到青睞,一些企業盲目轉型,放棄原來擁有一定市場的板式家具轉投實木市場,然而競爭激烈導致企業經營難以為繼。

  本版採寫/新京報記者 劉朗

(來源:新京報)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