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風生
在公共討論中,幾乎人人都會試圖証明自己是“正當”的:用“做慈善”為自己別車辯護,人肉搜索個人信息,僅為繼續証明她是一個壞人。不管法律怎麼規定,隻要與自己觀念裡的“正當性”相悖,就活該被“踩上一萬隻腳”。
據報道,成都女司機隨意變道遭暴打一事又有新進展,在當事人最新採訪視頻中,被打女司機母親聲淚俱下地為女兒的別車行為“辯解”,稱她是為了去搞一個慈善機構。“為了這點事她有點激動,就不小心別了一下。”
這樣一樁看似普通事故,在短短幾天歷經數次反轉后,還在持續發酵,從暴力行為到路怒症,從不安全駕駛到人肉搜索出來的所謂既往道德污點,隨著輿論大勢的幾次反轉,變成一個說不清辯不明的輿論漩渦,牢牢佔據著各大新聞網站頭條,引得無數人為此耗盡口水和腦細胞。
此事的奧妙就在於,在這樣一個事件裡,每個人都能看到自己所想看到的東西:私家車主們看到了讓自己苦惱多年的“路霸”和“侵略性駕駛”,甚至安裝行車記錄儀的必要性﹔心理學家們看到了“路怒症”﹔窺私者們看到了這位女司機的80多次開房記錄﹔而更多人看到了網絡上喊打喊殺的社會戾氣。
但有趣的是,就在女司機私人信息被公之於眾,媒體紛紛撰文譴責人肉搜索時,女司機母親“別車是因為趕著做慈善”的說法,卻被無數網民們報之以“呵呵”。原本用慈善博同情的“殺招”,並沒有有效反轉輿論,反而給自己挖了一個坑。
“忙著去做慈善”就可以別車嗎?其中的邏輯硬傷顯而易見,被“呵呵”也毫不稀奇。相比於打人者的道歉和之后的默不作聲,女司機一方,不管是被打女司機父親“有水軍故意引導網絡輿論”的說法還是“做慈善”的辯解,每一次回應,都像是在為自己挖坑,讓想要同情她的人為她大大捏了一把汗。
任何人都不能用動機的正當性來為自己的不當行為辯解,然而在公共討論中,幾乎人人都會這麼干:用女司機別車來論証她“活該被打”﹔人肉搜索出開房記錄和違章記錄,僅為繼續証明她是一個壞人﹔就連女司機母親,也用“趕著做慈善”為女兒別車辯護。每個人都試圖証明自己是“正當”的,不管法律怎麼規定,隻要與自己觀念裡的“正當性”相悖,就活該被“踩上一萬隻腳”。
所以,這事的狗血之處,就是如同發生了核彈般的連鎖反應,以正當為理由,不斷制造新的失當。
□阿曼(媒體人)
(來源:新京報)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