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河北省大名縣,鄧鳴賀的家人抱著妹妹,妹妹抱著鳴賀的照片,戲迷與鄉親排著長隊,一起為小鳴賀送行。網友供圖
新京報訊 (記者李相蓉 侯潤芳 王卡拉)留著“紅孩兒”頭、點著美人痣、帶著妹妹在春晚上“巧手手,剪花花”的“年畫娃娃”鄧鳴賀,因白血病復發,於28日晚搶救無效去世,年僅8歲。昨日下午,鄧鳴賀葬於老家河北邯鄲大名縣。
鄧鳴賀曾是河南電視台2010年度《梨園春》節目少兒銀獎擂主。2012年龍年春晚,鄧鳴賀提著小燈籠,以一句“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的童謠,被大家所熟悉。第二年春晚,鄧鳴賀又帶著妹妹表演了《剪花花》。2013年2月,鄧鳴賀被確診為急性白血病。被確診患病后,小鳴賀一直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多家企業及熱心人士為其捐款超過200萬元。
去世前一月已不能下床
被確診為急性白血病后,鄧鳴賀在北京兒童醫院接受化療,經過近半年的治療,2013年8月,其病愈出院回到了老家。
據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血液腫瘤中心醫生周翾介紹,小鳴賀停止化療后3個月左右就復發了。2014年春天,其到另一家醫院做了造血干細胞移植,但過了大約半年,病情再次復發。“他得的是惡性程度很高的急性髓細胞白血病,移植后復發,幾乎沒有治愈的機會了。”
周翾稱,病情復發后,鄧鳴賀的身體耐受不了更強烈的治療,北京兒童醫院開始為其介入舒緩治療,也就是平時說的臨終關懷治療,減緩他的痛苦,延緩生命。
周翾表示,在離世前一兩個月,鄧鳴賀已經幾乎不能離開床了,由於肺部並發症很嚴重,他呼吸變得困難,一走路就會缺氧,隻能躺在床上吸氧。“我們和家人商量后,沒告訴他病情,他情緒一直很好,這樣至少讓家長覺得臨走那段時間他還是快樂的。”
戲迷與鄉親排長隊送行
前晚,小鳴賀去世。由於當地習俗認為小孩離世后需盡快入土,昨日下午,鄧鳴賀的葬禮在家鄉大名縣舉行。
靈堂很簡單。一張50厘米高的四方桌上擺著照片和一些小鳴賀生前愛吃的食物,桌前的地上,放著一個燒紙的鐵盆。
昨日下午5時許,小鳴賀的家人抱著妹妹,妹妹抱著鳴賀的照片,戲迷與鄉親排著長隊,一起為小鳴賀送行。
小鳴賀在《梨園春》裡的大哥哥韓鵬飛說,小鳴賀是天堂跑出來的淘氣小孩兒,現在他要回去了。
■ 逝者
4歲學戲 被贊“精明奇才”
趙玲至今仍記得鄧鳴賀第一次到學校時委屈的樣子。
2010年春天,鄧鳴賀在爺爺鄧慶華的陪同下到趙玲藝術學校求學——這所學校因培養出孔瑩等童星而聞名。
懂事小大人
趙玲藝術學校位於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而鄧鳴賀的老家在河北省邯鄲的大名縣,當時不到4歲的他隻能寄宿在學校。
怕小鳴賀不舍,趙玲建議鄧慶華偷偷離開。找不到爺爺的鄧鳴賀慌了,不敢大聲哭,隻好嚶嚶嗚嗚地抽泣。學校鐵門外,爺爺鄧慶華也在偷偷抹眼淚。
趙玲記得,當時她哄了一會,小鳴賀就不再哭了:“他特別懂事,不像是小孩子。”
懂事、堅強、像個小大人,是認識的人對小鳴賀最多的評價。
2012年左右,鄧鳴賀前往鄭州求學,和趙玲仍然沒斷了聯系。每次去鄭州,趙玲總是會去看看這個曾經的學生。
見到趙玲,鄧鳴賀特別高興,央求爺爺:“爺爺,你一定要請趙老師吃好吃的,咱們去大飯店。”吃飯時,他還學著大人的模樣,為趙玲擺好碗筷,再用熱水沖洗筷子和餐具。
“這孩子是心裡有我。”趙玲說,鄧鳴賀生病后給她打電話,她先忍不住哭了,反倒是小鳴賀安慰她:“老師,你看,我不是好好的嘛!”“老師,你不要太辛苦了,要注意休息。”
鄧鳴賀總盼望著好起來。因為化療,他剃了頭發。趙玲要給他買頂帽子,這回小鳴賀沒有答應:“老師,我頭發肯定會長出來的,馬上病就好了。”
夢想唱大戲
第一次見到鄧鳴賀時,趙玲試了試他的功底,除了台詞記得比較准確外,唱腔、動作等並不好。
但很快,趙玲發現鄧鳴賀和別的孩子不太一樣。
學戲一二十分鐘,不少孩子便開始精力分散,有的孩子要喝水,有的嚷著要去廁所,鄧鳴賀不,“老師,時間過得真快,我想再上一節課。”
戲劇已經成為鄧鳴賀生活的一部分。有次他和趙玲一起吃面條,鄧鳴賀突然想起了《朝陽溝》,於是一邊用筷子敲著桌子,一邊圍著桌子有模有樣地走步,嘴裡含著面條便唱了起來。
不但勤奮,幸運的是,鄧鳴賀也有唱戲的天賦。
趙玲輔導學生學習新唱段,大部分學生學了許多遍還是記不全,但小鳴賀幾節課就記住了,而且動作很到位。《梨園春》2008年年度總冠軍韓鵬飛形容小鳴賀為“精明奇才”,“他模仿能力強,很有靈氣。老師在教戲時,他學一兩遍就會,靈氣,精神頭兒還特好。”
鄧鳴賀曾告訴趙玲,長大要當藝術家:“他理解的藝術家就是能唱大戲。”
韓鵬飛也記得,小鳴賀多次提起,長大以后要去中國戲曲學院讀書,“這是他的夢想。”
成名的“煩惱”
趙玲見証了鄧鳴賀的成名,但更讓她欣慰的是孩子仍保持著那份童真。
去河南電視台《梨園春》節目參加比賽前,鄧鳴賀一直告訴趙玲,自己要拿第一名,“其實他不知道金獎、銀獎這些獎項的區別,他就是想著要給老師和爺爺爭光。”趙玲說。
成名后的鄧鳴賀開始有了煩惱。
每次演出結束,總有人摟著他要求合影,鄧鳴賀有點不大願意,覺得別扭,“其他小朋友在一旁玩,他也想過去。”趙玲說。
和很多孩子一樣,鄧鳴賀也喜歡“臭美”。“老師,這個上衣怎麼樣,好看嗎?配哪條褲子好啊?”小鳴賀總是纏著趙玲問。
韓鵬飛也記得,演出結束后,小鳴賀會拿起他的演出鬢花戴在頭上,一邊揚著小臉兒笑嘻嘻地問:“哥哥,是你戴著好看,還是我戴好看?”
寄語
法圖麥的媽媽:早上接到爺爺的短信,一直不敢相信……天堂沒有病痛,寶貝,走好!
六小齡童:願他在天堂一切安好,願鄧鳴賀的家人節哀,也願白血病不再成為不治之症。
林妙可:鄧鳴賀,我親愛的小弟弟,一路走好!
鄧鳴賀老師趙玲:小賀寶,你總是打電話讓老師不要太辛苦太累了,注意休息。你也答應老師會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地長大。老師答應你的事情做到了,但為什麼你沒有做到?
(來源:新京報)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