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時代的審美生活與微小時間呵護

2015年04月29日09:17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微時代的審美生活與微小時間呵護

  對微時代審美生活的內在特性、意義及規律進行總結、研究是極為必要與迫切的,而且這種必要與迫切集中體現在對個人微小時間的呵護上。

  就其必要性來看,正是因為審美對象的微小或微型化,人們的欣賞與分享才會佔用相對微小的時間長度。就目前以微信、微博為最主要代表的“微媒介”來看,其存在狀態最為主要的標志是——每條微博在字數上不超過140字,所發圖片不超過9張,微信的微視不超過8秒鐘。微信公眾號發布的文字內容與圖片雖然可以增多,但其最為主要的載體也是以私人性、便攜性以及使用頻繁性為特征的手機和平板電腦,使用時間總是在我們身處地鐵、汽車、商場、家庭、日常交際場所或者工作之余。

  就其迫切性來看,一方面,微媒介作為審美媒介之一,其發展與更新日新月異,當今數碼技術、網絡技術的高度發達與發展,能夠讓人在數月、數天之內感受到審美媒介最為劇烈的變化與更新。另一方面,從微媒介的用戶數量來看,微信、微博等客戶端數以億計的用戶量的產生,標志著微時代的來臨。

  上述兩個方面是密切交融在一起的。歸結為一點,那就是——一個由大部分國民或網民共同參與,且使用頻率極高、私人性極強的審美生活微時代業已產生,其得以存在的核心價值就是對於個體微小時間的關切與呵護。

  這裡所說的微小時間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就客觀社會時間的長短而言,對微博與微信的接受時間較短﹔其二是就微媒介的使用活動自身作為一個過程而言,它既與社會生活中其他的、用於社會生產的活動有著明顯的區別,也與其他審美活動有著顯著的不同。

  就用於社會生產的活動時間而言,其主要的表現是,如果要完成由社會分工所決定的勞動實踐或者工作,就必須要保証社會時間的完整與宏大,比如每天例行的上班或者職業行為都必須遵守社會時間的規定,這種時間不僅佔據了人生時間的絕大部分,而且為了讓社會組織變得井然有序,這種時間必定是組織化的、結構化的,具有完整、宏大、嚴謹、規則、有序、持久的特性。

  就用於欣賞微媒介之外審美對象的活動而言,比如以“書”的面目出現的文學作品、以音像設備播放的音像作品、以劇院或者電影院作為觀賞場所的電影作品等等,它們的篇幅往往較長,佔用的空間較大,對它們的欣賞需要較長的時間,而且需要專門的空間或環境。比如欣賞3D電影必須在專門的劇院裡完成,欣賞博物館裡的工藝品必須親臨其中。另外,網絡上的其他數碼藝術也與以微信、微博為載體的微媒介藝術有著明顯的差異。比如,很多文學博客需要人們精心構思,篇幅也較長,因而愈來愈成為精英化與專業化的選擇,對其進行欣賞、接受所需的注意力也較為集中、綿長。

  相比之下,微時代審美生活關注、關切的是那些不規則的、偶然性的、飄忽不定的、不可預知的微小時間,這些時間往往是瑣碎的,但是在數量上的存在卻是豐富的,甚至是海量的,尤其是在人們的上述社會時間之中就彌漫性地夾雜有微小時間,因為人們在完成那些規則、嚴謹、持久的活動時,總是需要停頓或者間歇的,總是需要休息、閑暇間的娛樂的,而且人們在很多情境中,也不可能總是一直進行需要較長的、固定的時間與特定環境的審美生活。自此而言,這正是微美學或者微時代美學滋生的源源不絕的時機與動力。

  其實,僅就微博與微信的字數來看,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就有數不清的詩詞作品的篇幅在140字之內,在《詩三百》《古詩十九首》之中恐怕沒有超過這個字數的作品,在我們引以為自豪的大多數格律詩中,也沒有超過這個字數限制的。這意味著,微媒介作為一種審美文化的特征與意義在人類審美生活史上是一直存在著的,只是到了今天,這種審美價值的功能才被獨立與分化出來,其實現的狀態也超越了人類審美文化史的任何一個時期。微時代審美文化必然產生特定的文體類型,比如語言的、音樂的、圖像的、電影的甚至綜合的。這些文字、圖像、視頻都完全可能產生藝術性效果或者審美效應,而且也完全有可能產生精致的作品,因為單單從微博與微信的用戶數量來看就是海量的、驚人的,其中不僅有擅長進行藝術創作、審美設計的大量專業人員參與,他們會創造出精致的作品在微博與微信上傳播﹔而且普通網民既是消費者,又是創作者、評論者與傳播者。因而,在表面上看來,微博與微信似乎是人人參與、庸佳混雜的,但是這同樣更是一個在傳播中進行優選、舉薦、優勝劣汰的過程,隻有那些能夠給人帶來更佳體驗的視聽信息、圖像與視頻,才會在這種自然的審美競爭之中凸顯出來。

  因而,面對如此巨大、海量的微媒介用戶,如何更好地呵護其微小時間,如何主動地為微審美活動服務,尤其是在微審美世界中倡導積極的、正面的、精致的審美精神,以便在這樣一個中性的媒介平台上實現優勝劣汰,從而加速優質審美信息的傳播,是一個意義與價值極為重大的現實問題。(劉彥順 作者單位:浙江師范大學)

(來源:光明日報)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