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股論市
一旦利好出盡,跟著自然就是利空了,大伙兒一害怕,股市就要下跌。當股市一旦進入熊市,股民的撤離速度,比他們當時買股票的速度要快得多。
近期的中國股市可以說是傲視全球,單從3月至上周五,上証綜合指數就飆升超過了32%。漲幅在全球股市歷史中也是罕見的。當下股市這樣的暴漲令大家既興奮,又困惑,究竟是否該搭上這列股市瘋漲的快車?中國股市是否出現了泡沫呢?
很遺憾地說,從目前中國經濟不斷下滑的基本面來看,再對應著整體股市超高的市盈率,顯然中國股市已經出現了泡沫。按照金融行為學的研究來分析,任何金融泡沫的形成機制,一般可分為這幾個步驟:首先,當股市處於上升狀態時,你買,我買,大家買,人們天天談論從股市中賺了多少錢。因為股市處於“大牛”市,似乎買什麼,賺什麼。當大家蜂擁而至進入股市,都想賺錢的時候,受投機心理驅使,人們以為今天能賺,明天可能賺得更多,以至於一旦進入股市,就猶如進入賭場。
那麼一般來說泡沫在什麼時候會破滅呢?
人們都有膽怯恐懼的一面,一旦利好出盡,跟著自然就是利空了,大伙兒一害怕,股市就要下跌。當股市一旦進入熊市,股民的撤離速度,比他們當時買股票的速度要快得多。為什麼呢?如果人們把房子賣掉砸到股市,等輸錢的時候,越輸,越悲痛。為了迅速減少悲痛,就必須“割肉”。
真正的理性投資人,希望的是企業做大蛋糕,而他作為股東,能獲得投資股票的分紅﹔而對投機者來說,他希望的只是通過低買高賣,多切一塊蛋糕。在這種投機行為下,股市在短期內,是屬於零和游戲,其過程並不創造財富。
一個健康的股市,一定要投資人佔多數。股市的分紅也必須是貨真價實的分紅,而不是把股價砍下一截的假分紅。隻要分紅略高於銀行利息,就能穩定股價。如果參與市場的多為投資者,而多數上市公司又都能按P/E值(市盈率)的比例來分紅,那麼P/E值才能成為大家的標杆,不必追高殺低,使股價合理化,減少、甚至不出現股價的泡沫,以此確保市場的有效性和穩定性。隻有在這樣的股市中,才可為廣大的投資者帶來真正回報,甚至會吸引退休金和養老基金入場,使股市進入良性循環。
一般而言,股市對實體經濟有積極的作用。但隻有健康的股市,才對實體經濟有積極的作用。
如果經濟基本面沒有本質的好轉,而股市又不斷瘋長的話,那就說明此時投入股市的話,絕非投資,而只是投機。因為大家都指望在股市中投機發財。但由於信息的極不對稱,最后虧的多半兒是普通股民。
金融史上有句名言,“十次危機九次地產一次股市”。也就是說,有史可鑒,每十次金融(甚至經濟)危機中,九次和樓市相關,即金融危機和過熱的樓市總是如影隨形﹔而剩下的那一次則和股市有間接、甚至直接的關系。
總之,隻有健康的股市,才對實體經濟有積極的作用。希望決策者把注意力放在維持健康的股市上。要真牛、慢牛,而非瘋牛。
□陳思進(加拿大皇家銀行資深風險投資顧問)
(來源:新京報)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