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28日電(記者楊春雪)科學家近日在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發現了一枚被遺忘的北京猿人牙齒。科學家認為,重新發現這枚牙齒為學術界提供了周口店發掘最早期階段的珍貴北京猿人化石材料。
生活在距今60萬年前的北京猿人化石極其稀少,多在二戰中丟失。初步分析表明,這是一枚已經發育完成的人類的上犬齒,齒冠咬合面磨耗較重,屬於一個成年個體,死亡時的年齡大概在20至40歲之間。
烏普薩拉大學進化生物中心研究員馬丁·昆佐、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劉武、同號文等人的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人類學學報》上。
新發現的這枚牙齒上有兩處牙釉質脫落,昆佐推斷,該個體可能在生前啃咬過如堅果或者骨頭類的硬物。
“不過,要想推測該個體的食物構成,還需要進一步提取牙齒的殘留信息,”劉武說,判斷古人類的食物構成需要跨學科的研究。除了提取殘留物,還可以根據發現地周圍的植被、動物群,以及古人類使用過的工具等分析其飲食結構。
研究發現,這枚犬齒齒冠尺寸小於其他周口店發現的北京猿人犬齒的平均值。科學家認為,這種差別或許與性別差異有關。
但劉武說,這並不能因此而肯定牙齒的主人是一名女性。盡管早期人類性別差異在體征上表現明顯,男性身體各部位比女性大一些,但也有個例。
初步推斷的准確程度受很多因素的影響,昆佐和劉武表示,他們將合作對這枚牙齒做更多科學分析。
作為牙齒化石發現人之一,昆佐說,2011年3月,他和烏布薩拉大學進化博物館館長艾布斯塔德出於好奇,查看了存放在進化生物學研究中心地下室的40個被遺忘很久的箱子。
昆佐在其中一個貼有周口店字母標簽“ZKD”的箱子裡發現了一枚牙齒化石。這枚牙齒破碎成13塊,后來被拼接復原。經劉武與同號文鑒定后確認為北京猿人牙齒化石。
1921年,烏普薩拉大學學者師丹斯基在位於北京西南地區的周口店發現了第一枚古人類牙齒化石,並將其連同在中國發現的其他脊椎動物化石裝箱運送到烏布薩拉大學做研究。后來,他在箱子裡又先后發現了兩枚古人類牙齒化石。
時隔近一個世紀,遺落在箱子中的第四枚古人類牙齒被昆佐發現。他說:“這枚新發現的牙齒化石最可貴之處在於它是最早發掘出土的化石之一。”
他說,不排除在這40個箱子中還存在更多具有考古價值的化石,他打算做進一步篩查。
1927年至1937年是周口店發掘的黃金時代,共採集1200余箱發掘材料,其中人類化石近200件,包括5個較完整的頭蓋骨和幾十件骨骼碎片,震驚了世界。
此后,在周口店還斷斷續續挖掘出幾顆牙齒或者頭骨碎片,但相比當時材料少多了。“這些后來少量出土的化石加上這四枚存放於瑞典的牙齒,就是僅存的全部北京猿人化石。”劉武說。
(來源:新華網)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