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學生吃藥 體育病了

2015年04月24日09:12  來源: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給學生吃藥 體育病了

  近幾天是佛山中考體育考試的日子,為提高中考成績,南海某中學的老師在考試前給學生每人發兩粒類似興奮劑的藥物ATP(三磷酸腺苷二鈉片)讓他們服用,眾多家長很是擔心。(《羊城晚報》4月22日)

  學生參加運動會,臨場十分緊張,缺乏信心,於是教師給了學生幾片藥,說這是興奮劑。學生服下上場,結果超水平發揮。事后,教師告訴學生,給他吃的其實是維生素。這是很多體育教師熟悉的圈內掌故,但隨著這種方法的不斷傳播,給學生吃的已經不再是維生素那麼簡單。

  “是藥三分毒”,當家長們的這一常識遭遇ATP這種比較陌生的藥物,想到自己的孩子稀裡糊涂地被誘導甚至被強制服用處方藥,難免被唬得心肝亂顫。ATP到底是不是興奮劑?據媒體記者採訪的臨床藥學專家所言,“ATP並不是興奮劑,而是一種輔酶”,這一說法與公開資料相符,也成為學校教師為自己辯解的核心理由。但問題在於,不是興奮劑就可以給學生亂吃藥嗎?何況還是處方藥?

  教師讓學生服藥的目的很簡單:提高體育考試成績。ATP作為一種不太常見的處方藥,會讓學生誤以為具有興奮劑的功效,起到積極的心理暗示,有助於提高學生體育成績。乍一看,教師、學生“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好像沒啥問題。但此事之所以受到學生家長和媒體的質疑,首先在於學校教師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讓學生亂吃藥,這比ATP是不是興奮劑本身更讓人難以接受。

  亂吃處方藥不僅對學生的身體健康造成隱患,教師讓學生採取這種非常手段提高運動成績,也是在進行一種錯誤的價值觀教育: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這無疑會導致學生誠信意識的缺失。再者,因為是打著興奮劑的幌子讓學生服藥,會讓學生對興奮劑喪失警覺,試想,日后如果參加更重要的體育考試或競賽,他們是否會很容易服用真正的興奮劑,釀成大錯?

  佛山一些學校讓學生吃ATP一事,早在兩三年前就曾被曝光。可見,功利主義和應試思維的流毒早已腐蝕到了中學體育領域。“勿以惡小而為之”,教師和學生都須明白,如果不對“小惡”時時保持戒懼,很有可能最終會觸碰道德或法律的紅線。據媒體報道,2012年全國中學生運動會上出現了國內首例中學生服用興奮劑事件。希望這樣的案例能如當頭棒喝,讓一些人警醒。

(來源:中國教育報)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