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溪的“金氏”守村人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高翔):南溪村位於安徽省西南部東至縣花園鄉境內,因村中的溪流均自東南向西北方向流出,故名“南溪”。隨著村中居民族譜的發現和近些年相關學者的研究,這個皖南最為普通的小鄉村的名聲遠播,因為村中絕大多數村民姓金,卻是集中居住著南匈奴遺民的最后一個行政村。根據村中族譜《南溪金氏家乘》可以發現,金姓村民其實是匈奴休屠王太子金日磾的后裔。然而,隨著歷史的變遷、朝代的更迭,以及戰火的襲擾,昔日的匈奴部落逐步被普通的皖南小山村所取代。如今,“匈奴村”的年輕村民已大多選擇外出打工,那些依然生活在這一大山深處的村民則變成了“金氏”守村人。
金傳根一大家子一直生活在村裡。家裡兄弟四人,一個妹妹,金傳根是家裡的老大,另外他還有妻子和兩個女兒,全家人都生活在七十多平米的房子裡。這兩年,金傳根家在村裡蓋起了新房子,“(以前)實在太擠了,村庄上目前已經找不到像我這樣擁擠的地方了。而且我眼睛視力不好,患有先天性視網膜收縮,全家人視力都有問題,生活很不方便。”
為此,金傳根去年向地方管理部門申請了危房改造項目,在政府補貼2萬元資金的情況下,金傳根在自家旁邊蓋了一棟兩層小樓。然而房子蓋起來了,金傳根卻遇到了新的麻煩,“樓房蓋兩層的話,低保戶評定可能要被取消了,因為按照相關規定,要是家裡有樓房、私家車的話是不能評定低保戶的,因為要是我評了低保戶,別人比我還困難的,肯定就有話說了。但是我不蓋兩層的話,肯定住不下這麼多人。”
目前,金傳根家的樓房已將近完工,他本人也正和政府部門進行溝通,希望可以得到國家低保戶的生活保障資金。
當地居民因為收入來源很少,村民大多靠採茶,種植油菜、吊瓜、棉花等農作物為生。據了解,南溪村共有金氏后裔180余戶,村民800余人。目前村中常住人口隻有400-500人。大多數年輕村民選擇去杭州、上海等大城市打工,而身體虛弱的老人和兒童則留在了村裡。
王春桃是二十多年前嫁入南溪村的,她的丈夫姓金,她的兩個孩子都是大學生,現在一個在上海,一個在合肥打工,目前家裡隻有她留在村裡照顧老人和小孩。王春桃平時會上山採茶,然后將新鮮的茶草賣給當地的茶廠,一年下來光靠採茶也能有2、3千的收入,“村裡設有衛生室,鄉裡也有衛生院,家家戶戶的老人也都買了養老保險,生活和醫療基本上沒有問題。現在還是想呆在家裡,種點田地,自己吃。等過年了,孩子們就能回來了。”
2010年,南溪古寨榮獲安徽省第四批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稱號,2012年又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發展匈奴文化旅游后,南溪村的村民在衣食住行方面基本上沒有問題,但是居住在村裡的老人還是希望年輕人能夠回到村裡來,一方面老人們需要年輕兒女們的照顧,另一方面古老的匈奴文化也需要下一代的傳承。
每年的農歷8月13日是金氏族人的祭天大會,這是他們一年中最為盛大的節日。這一天,族長會帶領族人跪拜神靈,走五行陣,以驅趕瘟神和淨村淨身,保全村平安旺盛。南溪村的部分老人至今還保留部分當年祭天的傳統。但隨著年輕人逐步走出村子,年長的老一輩族人逐漸離開人世,這一匈奴風俗正面臨嚴峻的考驗,“現在年輕人出去了,沒有人搞了,80歲的人會搞,像我這樣的從小看過,就知道那是一種文化。80歲的人一走,這種習俗就失傳了。”
金曉桂是南溪古村寨的村民,據她回憶,在她小的時候,曾經聽過祖輩們唱匈奴歌曲,后來自己就按照口音學了一些。金曉桂認為,這些古老的東西都是老一輩流傳下來的,后輩們需要繼承並把它們發揚光大,“望星空和月兒,心中思念,念草原好美景思緒難眠,人在漢,心向北,難忘故鄉情,故土裡草原上養育恩,養育恩。我這裡抱琴兒彈唱相思曲,悲復憐入朔方,琴音低鳴,抬頭望一心傷,莫望關外看,看白雪比得我皎潔的心腸,皎潔的心腸。馬頭琴一陣陣,荒煙又迷惘,誰知我思故國更念我君王,拜別了親人哪心神震蕩,琴音裡隨我心回故鄉,回故鄉。琴音短,心意長,難忘我故鄉,難忘我故鄉。”
金曉桂希望年輕人回來,這裡的父母需要他們照看,這裡的文化需要他們傳承。在外打工久了,人會變,但思念故鄉之情從未變,就像匈奴歌曲裡唱的那樣“人在漢,心向北,難忘故鄉情,故土裡草原上養育恩,養育恩”。
喝著山泉水,吃著自己種的蔬菜。南溪村的村民們沒有具體地想過未來,只是覺得山裡睡得踏實,星星更明亮些,等南溪村寨旅游開發起來了,自己開一間農家樂,生活一定會好很多,到時候年輕人們也一定都會回到這片山林裡。
(來源:國際在線專稿)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