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基斯坦,人們用“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這樣詩歌般的語言來贊頌中巴友誼。最新一份民調顯示,高達九成的巴基斯坦網民認為中國是“鐵哥們”。在中國,人們把巴基斯坦稱作“真誠可靠的朋友”,甚至創造出“巴鐵”這樣親切的稱呼。
中巴友誼,不僅體現為相互扶持的“患難之交”,同樣扎根於互利合作的“共同發展”。從政府到企業,從國家領導人到普通民眾,實實在在的努力和付出,正推動著中巴友誼不斷譜寫新章。
“患難之交才是真朋友”
患難見真情。這句話不僅概括了中巴關系的歷史,也是兩國關系現實的寫照。
今年春天,也門局勢突然惡化,中國軍艦在危急時刻協助巴方撤離僑民。貝娜齊爾·布托國際機場,一批平安歸國的巴基斯坦人走出飛機艙門,許多人手中揮動著中巴兩國國旗。從也門帶著妻子和兩個女兒撤回的電力工程師卡迪爾告訴新華社記者,中國總是在困難時伸出援手,“我們要用一生回報中國”。巴參議院國防委員會主席穆沙希德·侯賽因說,中國再次用行動証明“患難之交才是真朋友”。
2010年巴基斯坦遭遇特大洪災,受災人口達2000萬,經濟損失超過100億美元。災難發生后,中方迅速提供緊急救援物資、搜救力量、醫療援助,還首次向國外派出直升機執行救援任務,並積極參與災后重建,支援重建災區灌溉網、公路網,造福當地民眾。
中國人也對這樣的“巴鐵”故事念念不忘:2008年中國汶川大地震,巴基斯坦將國內儲備的兩萬余頂帳篷全都捐贈給中國。用穆沙希德·侯賽因的話說:“我方儲備需要是次要的,援助中國是第一位的。”
“共同發展”才是硬道理
中巴友誼並沒有停留在政府層面,經濟合作和民間往來,是中巴“全天候”伙伴關系的堅實基礎。近幾年來,一批批“走出去”的中資企業活躍在巴基斯坦,它們在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成為中巴友誼新的使者。
據了解,中國移動、華為等眾多在巴發展的龍頭企業,由政府牽線搭橋或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等國際及地區機構合作,通過本地化經營,創造就業、投資興建中小學、購置校車等設備、贊助中文教學項目、改善當地基礎設施和醫療條件等,扎扎實實“做好事”。
聯合能源集團的故事可謂在巴中資企業的一個縮影。4年前,中國東方集團海外能源公司聯合能源集團接手了英國石油公司在巴全部石油天然氣資產權益,成為自2010年以來中國對巴最大的投資企業之一。短短幾年,公司不僅扭虧為盈,對公益事業的投入也超過了310萬美元。
這家企業尤為重視教育和培訓。公司管理服務部主管薩德爾丁·哈桑·阿裡介紹說,當地就業需求旺盛,公司與胡納爾基金合作展開青年機械和電子技術培訓,意在“授人以漁”。此外,聯合能源創建的女子學院已走出超過4000名來自偏遠農村的畢業生,培養了一批女工程師、女醫生和女教師。
“當地人非常感激,認為公司變成中資后讓他們獲益良多,”薩德爾丁·哈桑·阿裡說,聯合能源集團不僅成為巴主要的石油天然氣供應商,更被當地媒體贊為“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企業。
打磨“一帶一路”明珠
喀喇昆侖公路是名副其實的中巴友誼之路,建設條件之艱險廣為人知。青年時代親身參與公路建設的中國前駐巴大使張春祥回憶說,修建這條公路時,中巴兩國施工者“汗流在一起、血流在一起,命交在一起”。
如今,喀喇昆侖公路成為中巴經濟走廊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國企業再度投身這條“當代絲綢之路”的升級改造,使其成為一條寬廣的“共同發展”之路。2013年5月,兩國同意啟動建設中巴經濟走廊。由此,走廊建設以獨一無二的“中巴速度”高效推進。
在中巴規劃的合作藍圖中,雙方將以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為中心,瓜達爾港、能源、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合作為四大重點,形成“1+4”合作布局,帶動巴基斯坦各地區發展,讓巴基斯坦廣大民眾得到實惠。
以能源領域為例,新疆特變電工、三峽集團、葛洲壩集團等一批具有實力的中資企業正在巴基斯坦的傳統及新能源領域參與投資和建設,希望與巴方一道盡快解決當地能源短缺難題。習主席訪問期間,見証了國家開發銀行簽署的一系列相關合作協議,其中就包括國開行與聯合能源(巴基斯坦)風電公司關於信德省賈姆皮爾風電項目的提款協議。
聯合能源集團巴基斯坦公司總裁塔裡克·卡米薩尼在簽約儀式后告訴記者,中巴經濟走廊建設是“雙贏”之舉,“真朋友”追求的是共同發展,“期待此能源合作項目成為‘一帶一路’上一顆璀璨明珠”。
實際上,在中國“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中,巴基斯坦佔據重要地位,中巴兩國全方位互利合作已經結出累累碩果。從“患難之交”到“共同發展”,中巴命運共同體建設,必將深化兩國利益融合,推動兩國關系更上台階,並使中巴關系成為中國同周邊國家構建命運共同體的典范。(執筆記者:孫浩﹔參與記者:耿學鵬、張琪、王玉)
(來源:新華網)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