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鐵踩踏事故調查:1人暈倒何以導致12人受傷?

2015年04月21日08:46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深圳地鐵踩踏事故調查:1人暈倒何以導致12人受傷?

  原標題:1人暈倒何以導致12人受傷?——深圳地鐵踩踏事故調查

  新華網深圳4月20日電(記者馮璐 趙瑞希 王厚啟)20日一大早,深圳的“上班族”們像往常一樣穿梭於地鐵的人流之間,開始新的工作周。在蛇口線換乘環中線的黃貝嶺站,一名女乘客因沒吃早餐低血糖暈倒,引發乘客奔逃踩踏,造成12名傷者被急救送醫。

  繼廣州、武漢的地鐵踩踏事件之后,深圳再次發生踩踏事故。對此,受訪專家表示,上班高峰期、人員密集、恐慌心理等要素疊加在一起,誘發了地鐵踩踏事故,國民緊急救援訓練和地鐵踩踏預防系統建設亟待引起重視,做到防患於未然。

  深圳地鐵5號線發生踩踏事件 12名乘客受傷

  夸張的慘叫,人流突然像瀑布一樣沖過來,地面上的鞋子、雨傘、眼鏡、早餐、挎包等一片狼藉……這是受害者李女士對20日發生的深圳地鐵5號線踩踏事件的印象,“我當時以為是恐怖事件或者是列車出事了,本能地往樓梯口跑,但中途摔了一跤,后背和手都被踩了。眼鏡也被擠沒了。”

  20日上午8點30分,深圳地鐵5號線黃貝嶺站一名女乘客在站台上暈倒,引起乘客恐慌情緒,部分乘客奔逃踩踏,引發現場混亂,12名乘客受傷被送往醫院。

  25歲的唐女士受傷比較嚴重,記者在深圳市羅湖人民醫院看到她時,她的眉骨紫青,膝蓋擦傷,因有腦震蕩的可能,需要住院,唐女士說:“包、文件、早餐都弄沒了,腿擦傷了,頭部也被踩了,直到現在頭還是暈暈的。”

  深圳地鐵運營總部工作人員米雪告訴記者,事件發生時很多人在等車,突然3車廂和4車廂的站台之間就喧鬧起來,有乘客暈倒在地,“她暈倒時剛好有保潔員在旁邊,保潔員隨即就用對講機叫來了工作人員幫忙喂水,但隨后幾秒鐘乘客就發生了騷動。”工作人員隨即報警並撥打了120。

  從監控畫面看,整個事件過程約40秒。事發時,正是上班高峰期,站台內擠滿了人。暈倒女子周圍的乘客因了解情況,比較鎮靜,但因往后退、讓出救援空間,而產生“波浪”效應,其他乘客也開始往后退,隨后演變成有人開始跑,並且有人開始驚叫,導致越是遠處不明真相的乘客越害怕,跑得越慌亂,隨后引發了踩踏事件。

  據米雪介紹,踩踏事件發生后,車站隨即啟動了廣播等應急預案疏導乘客。監控畫面顯示,混亂的現場迅速就恢復了平靜,站台內的絕大多數乘客都搭乘到站地鐵離開。整個騷亂過程起止時間不超過2分鐘,但卻留下了一地狼藉。

  記者了解到,12名傷者均為輕傷,生命體征平穩,有一些輕傷者已經離院,部分受傷者留院觀察,也有受傷者需要住院。記者在羅湖人民醫院現場看到,深圳地鐵派了十余名工作人員為傷者提供相應的后勤保障服務,包括送餐和支付醫藥費。

  小事為何頻頻演變為恐慌性事件?

  米雪告訴記者,倒地的姑娘已經被警方帶去錄口供,據她自己的說法,應該是因未吃早飯低血糖而暈倒。

  不少乘客事后了解到踩踏發生的真實原因后,普遍感到“很離譜”。“只是有人低血糖暈倒了,為什麼一堆人要奔逃喊叫,都不知道他們在怕什麼,遠處的乘客看到這個反應,還以為發生了持刀砍人恐怖事件或列車出軌意外事件。”傷者唐女士說。

  現場乘客告訴記者,深圳踩踏事件發生在蛇口線和環中線換乘的地方,整個站台都站滿了人,而且高峰期蛇口線等車乘客本來就多。

  上班高峰期、人員密集、恐慌心理……這些要素疊加在一起,使得地鐵成了踩踏事故的高發區。

  ——2014年3月,兩名90后青年在廣州地鐵五號線的車廂尾部噴洒催淚噴霧劑引發乘客恐慌,導致踩踏事件,13名乘客不同程度受傷。

  ——2014年5月,武漢市軌道交通1號線因排隊買地鐵票與人發生口角,一男子怨氣難消邀來兩朋友一同毆打對方,引發乘客恐慌,造成擁擠踩踏致兩名路人受傷。

  ——2014年6月,廣州地鐵3號線列車到達梅花園站時,一名乘客突然暈倒,卻有不明情況的乘客喊“砍人”,大量乘客恐慌中往外涌,造成6名乘客擦傷。

  ——2013年9月,在深圳地鐵1號線列車上,因車廂內有乘客發生沖突,動手打架,導致列車上的乘客往尾部車廂移動。期間,不明情況的乘客相繼拉動車門的緊急手柄,造成列車緊急停車,並導致三名乘客掉入隧道受傷。

  研究人士分析稱,一旦人群聚集,並被街道、房屋、樓梯、欄杆壓縮,危險就更加放大,原本有序移動的人群可能會因為一個小小的誘因而瞬間崩潰,從而發生踩踏事件。

  地鐵乘車安全如何保障?

  德國災難問題專家馬丁·福斯博士認為,當人們在極度擁擠、情緒激動的情況下,微小事情都會很快改變集體的情緒,引發恐慌,導致踩踏事故發生。

  這種現象在地鐵人流高峰時表現得更為明顯。深圳社會觀察研究所執行董事劉開明認為,地鐵是人員密集區,上班高峰期更是如此,意識到危險時,大多數人會因求生本能慌不擇路,此時最容易引發擁擠甚至踩踏。

  劉開明表示,踩踏事件是跟多數國人沒有接受過緊急救援訓練有關,在發生緊急情況時不知道如何應對,沒有形成社會公認的行事秩序。這種緊急救援訓練應該在小學階段開始,一直訓練到高中階段,成為一種基本生存技能。否則很難避免緊急時的恐慌與混亂。

  貴州社會觀察研究所所長姚貴陽則提出,在地鐵等場合遇到意外情況時,知情群眾要把真實信號告訴旁邊的人,不知情的不要散布恐慌信息﹔公共場所也要在高峰期加強巡視監控,一有情況發生,及時通過廣播告知實情,指導應對。

  受傷的唐女士表示,希望以后深圳地鐵在人多的換乘站多開幾班列車,兩條線路列車到站的時間盡量錯開,避免人流都堆在一起。

  專家建議,作為特殊場合,地鐵的安全防范體系也應當更加健全,引入踩踏預防體系,基於智能視頻等進行實時提醒和預警,做到防患於未然。

(來源:新華網)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