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秦嶺現千年娑羅樹 相傳天竺僧侶自印度帶回

2015年04月19日14:04  來源:中國僑網
 
原標題:陝西秦嶺現千年娑羅樹 相傳天竺僧侶自印度帶回

千年娑羅樹。李思默 攝

千年娑羅樹。李思默攝

  中新網西安4月19日電 (李思默)在陝西西安長安區子午鎮的台溝,一棵娑羅樹矗立在山腰間。據考証,其樹齡逾1000多年,存活於大秦嶺北麓僅此一株。

  娑羅樹,別名七葉樹,原生地在印度及馬來半島。傳說佛祖釋迦牟尼母親摩耶夫人手扶娑羅樹從右肋下生出他,他立而下即可行走,向四方各走七步,步步腳底涌現蓮花承接佛足,故娑羅樹被視為佛教聖樹。

  小山溝中細水緩緩流淌,中新社記者沿著蜿蜒崎嶇的山路一路向上,探尋著千年娑羅樹的蹤跡。

  相傳,此棵娑羅樹應是當年天竺僧侶延“絲綢之路”往來長安攜帶的種子種植於此,四月正值娑羅樹郁郁蔥蔥之時,五月開花,十月結果是北方地區娑羅樹的特征。此棵娑羅樹歷經千年的滄桑,樹高約15米,樹冠面積約170平方米,樹圍達5米左右,需2至3個人手拉手才能將樹干完整抱住。

  歷史上有不少文人墨客都描寫過娑羅樹。宋歐陽修《定力院七葉木》的詩句“伊洛多佳木,娑羅舊得名,常於佛家見,宜在月中生”﹔清曹寅《娑羅樹歌》中有“俗言娑羅具眾德,……嘉哉斯樹世珍奇”,據附近村民回憶,多年前此棵娑羅樹下有古時留下的石桌石凳,后來遭到毀壞。

  如今,娑羅樹下文人騷客吟唱的情景難以復現。

  在娑羅樹正南方100米處,有一座名為“度母宮”的廟宇,兩處遙相呼應,據了解,現在這座“度母宮”在隋朝遺址的基礎上修建而成。“度母”在佛教中被視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善男信女們無不篤信,崇奉這位女神。

  頗為遺憾的是,此次探訪中新社記者未能與居住在“度母宮”裡的僧人有一面之緣。

  據當地村民肖皓英介紹,此棵娑羅樹是一種象征,時不時會有行腳僧前來朝拜,或於樹下打坐,或口念佛經以表達對佛祖的敬意。

  台溝為秦嶺北麓的一個小山村,常有廟宇修建在當地,這棵已棲居於此一千年之久的娑羅樹飽經滄桑,目睹著古都長安的歷史變遷。

(來源:中國新聞網)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