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因為母親的一句話而開始改變。對加州大學的神經學教授吉姆·法倫來講,生活恰是如此。
法倫是一名專注於研究“人的行為”的教授,說得直白點,他最著迷的研究,是琢磨“一個人是怎麼變成心理變態的殺人狂的?”這項工作需要分析人類的基因損傷和大腦的工作原理,法倫教授研究著研究著,就越來越相信一點:冷血殺手是天生的。
他倒是有底氣這麼說。90年代中期,一幫心理學朋友給了法倫70張人類大腦的核磁共振圖,經過對比,法倫准確地從中挑出了5張圖——分別屬於5個連環殺手。
那些心理變態的冷血殺手和正常人是否有不同?人類從很久以前就開始琢磨這個問題了。
比較有名的一次失敗嘗試,是在19世紀70年代。“犯罪學”鼻祖、監獄醫生切薩雷·龍勃羅梭就收集過一堆人類的物理特征——前額高不高、手臂長不長、下巴凸還是凹——來進行比對。晚年,他寫了一本《犯罪人類學》,並且在裡面仔細總結了一下“犯罪分子”的長相,基本上指導思想就是:長得越像猿類的人就越危險。
和很多那年頭的醫學成果一樣,這套理論現在早被人拋棄了。
這種“罪犯天生論”留給歐美人的記憶是慘痛的。龍勃羅梭的理論曾經為知識界全盤接受,由此引發的“劣等民族”、“優生優育”的觀念關乎接下來百年內的許多悲劇,包括美國在20世紀早期對精神病人進行的強制節育、對外來移民的限制,以及后來在歐洲發生的針對猶太人、吉普賽人的大屠殺……
總之,許多人倫悲劇都由這一觀念引發。因此,如今知識界有共識:提起這話題,必須慎之又慎。
但吉姆·法倫可沒那麼拘泥於政治正確,他一度堅信犯罪和暴力應該被歸咎於遺傳與基因。當然,他就有這個本事,單憑大腦圖就挑出連環殺手——他所研究的每一個連環殺手,都在眼眶正上方、大腦的額眶部皮質這個部位,有過腦損傷。
腦損傷也可能出現在太陽穴內側,雖然彼此略有不同,但似乎有規律可循。
另一方面,現代的基因研究將人類身上的MAOA-L基因標注成了“斗士基因”,很多科學家認為,擁有這一基因的人會變得好斗、酗酒、敏感且出現反社會行為。
“斗士基因”之所以被遺傳學家發現,也是因為有一個荷蘭家族的女人對家裡的男性忍無可忍了:這家族的男人都有學習障礙,還特別有攻擊性,有人縱火,有人企圖強奸,還有人則成了殺人凶手。
因此,將基因歸結為罪魁禍首,似乎就能解釋整件事兒了。早幾年,意大利法庭已經開始接受大腦掃描和基因測序的証據,據此對那些可能天生就管不住自己的罪犯減刑。
就這樣,法倫教授研究著心理變態,到處與人分享自己的觀點。然后有一天他老媽就蹦出來笑話他了:“我聽說你到處演講,跟人討論心理變態殺人狂啥的,聽著就好像你自己是出生於一個正常家庭似的。”
法倫就不明白了:“你說這是啥意思?”
他媽直接遞給他一本歷史書,法倫一看,書名叫《離奇凶殺》。他的家族史就在書裡。
這家族史也挺簡單:一個暴力狂家族。法倫的祖上為北美大陸“貢獻”了第一個殺母犯和若干連環殺手,基本上家族裡每隔一百年就會出個犯人。
法倫的父親和叔叔們都是非常溫和的反戰主義者,這掐指一算,下一個暴力犯就該出現在法倫這一輩了。
這下算是碰上了內行人。法倫給自己做了個腦掃描,又測了基因,看到結果后感覺被上帝耍了:我用了十幾年時間研究精神病態殺手的大腦,結果我自己就有一個?!
但他卻不是鋃鐺入獄的刑事犯,反倒是一個太平無事的教授。
法倫不得不重新凝視自己的理論了:他既有一個類似於連環殺手的大腦,又有斗士基因,但他也有一個美好寧靜的童年。也許正是安穩無憂的童年生活保護了他。
人的成長經歷很重要,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現在相信這一點。上世紀70年代,一位精神病學研究者跟蹤研究了一批行為有問題的孩子,直到他們長大成人。這漫長觀察的結果是:幾乎每個精神病的成人都和小時候一樣反社會,但不是每個小時候看起來有問題的孩子都會長歪。事實上,隻有一半的孩子把這些問題延續到了成年之后。
對“斗士基因”來說,也是類似的道理:在它被遺傳學家發現9年后,2002年,倫敦國王學院的精神病學家苔莉·莫菲特就發現,隻有在成長中受到過虐待,擁有這一基因的人才會出現反社會問題。
因此,通過基因或腦損傷趁早辨識出那些潛在的“暴力犯”聽起來像是個省力省心的辦法,卻並沒比上個世紀早期的優生學高明多少。雖然科學在發展,但文明遠比技術更復雜。
最后說一句,可別以為法倫教授的遭遇離我們多遙遠。一種說法是,台灣曾做過一個小樣本的研究,結果發現,漢族人擁有全世界最高的MAOA-L型基因比例——在那個小實驗中,77%的漢族人,都擁有傳說中的“斗士基因”。
(來源:中國青年報)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