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
唐代曾多次征伐高句麗,直到公元668年,唐朝和新羅的聯軍最終滅亡了高句麗。近日,西安發現一唐朝造船大使墓志,千余字的志文內容翔實,涉及了不少歷史故事,其中就包括唐太宗征伐高句麗的歷史。
墓志特色
出現多個“則天新字”
據西安碑林博物館專家馬志祥、張安興介紹,該墓志為涇陽縣王永安先生所捐,長、寬均為58厘米,志文38行,滿行39字,楷書,志四邊飾蔓草紋,志文詳細介紹了志主的身世、官職等。
值得注意的是,該墓志志文寫於武則天時期,出現了很多則天新字。這是該墓志的一大特色,也為研究“則天新字”這一重要文化現象提供了珍貴資料。這些新字包括照、月、日、天、地、授等,在今天看來屬於異體字。
據介紹,公元690年,武則天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周”。在文字上,武則天創立了則天新字(也稱則天文字)。則天新字大多是象形和會意字。關於則天新字究竟有多少個,由於收錄有所有則天文字的《字海》已經失傳,歷來眾說紛紜,有12個、18個、19個等說法,目前學者爭論不一。這些新字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武則天后來給自己取名的“曌(zhào)”字。
志主家世
父親疑死於隋煬帝爭奪帝位
馬志祥介紹,該墓志志主叫唐遜,為唐朝簡州長史,志文中詳細記載了其家世。在對志文的研究中,馬志祥發現《新唐書·表》中的幾處錯誤記載,比如,從墓志可知唐遜的最后官職為“虞部員外郎朝散大夫簡州長史”,而《新唐書·表》則說是“簡州刺史”。一字之差,謬以千裡,“刺史”為州的長官,一般為三品,“長史”為其佐官,品級一般為五品。
馬志祥分析,唐遜的父親唐懿之死,可能與隋朝皇太子楊勇與楊廣(隋煬帝)爭奪帝位的斗爭有關。他說,志文記載:“父懿,隨平原王府長史,太子通事舍人,華州華陰縣令,春秋卅五卒。”墓志對其英年早逝的原因並未明言,隻說唐懿富有才華而未得到發揮。事實原因如何呢?馬志祥說有可能是死於隋朝太子楊勇與楊廣(隋煬帝)爭奪帝位的斗爭中。由志文可知唐懿原為太子楊勇屬下,楊勇被廢太子,其屬下多遭不幸。
志主官職
為攻打高句麗擔當造船大使
志主唐遜一生中官職較多,其中最受關注的莫過於“造船大使”。“造船大使”一職的由來,則源於一段重要的歷史,那就是唐朝征伐高句麗。
公元642年,高句麗歷史人物淵蓋蘇文殺死榮留王高建武,為討伐淵蓋蘇文和保護盟友新羅,唐太宗決定征伐高句麗。馬志祥說,645年唐太宗親征,未達預期效果。647至648 年,唐太宗又先后下令從陸上、海上進攻高句麗。649 年,唐太宗去世,攻打高句麗的計劃被取消。直到公元668年冬唐高宗時期,唐和新羅的聯軍最終才滅亡了高句麗。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進行海上戰爭,對船隻的要求很高,需求量也大增。所以在大約647年前后,唐遜被任命為“楊州(今日揚州)道造船大使”。馬志祥說,唐遜既是造船的內行,又懂得監管督辦,因此被朝廷任命為主管造船事務的特使、即造船大使。根據其他史料可以証實,唐遜是唐代造船業的重要人物。
造船大使是固定官職嗎?馬志祥分析說,“大使”屬臨時性的專職官員,體現了唐代“設官以經之,置使以緯之”的特點。自秦漢以來,這種皇帝特派辦特事的官員被稱為“使”,又稱為“差遣”。而“大使”也應屬此類性質,但身份顯得更重要、實際權力更大一些。“大使”之名始於北魏正光五年(524),以酈道元為大使,慰撫六鎮。隋初有安撫大使,唐初有黜陡大使、經略大使。唐親王遙領節度使稱節度大使,其副使稱副大使知節度事,處理實際事務。
值得介紹的是,公元663年唐遜去世,直到36年后(699年),其夫人去世后才合葬於鳳棲原。為何相距36年呢?專家解釋,其原配夫人去世較早,后來唐遜又娶妻,也就是“后夫人”,這位夫人勢頭較大,父親是唐朝名將侯君集,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后因謀反被殺。
(來源:西部網)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