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一些養鴨戶明知老鴨產蛋率低,可是仍然舍不得淘汰。久養老蛋鴨,不僅每隻每天要消耗150克左右的飼料,而且產蛋很少甚至不產蛋,使整個鴨群經濟效益降低。那麼,產蛋鴨到底養多久才比較合算呢?
蛋鴨一般120日齡左右開產,第一個產蛋年產蛋率最高,圈養鴨每隻年產蛋量可達20公斤。第二個產蛋年產蛋率一般要下降5%∼10%,第三個產蛋年下降得更多。老鴨的活動能力差,放牧覓食困難,對氣候的變化適應性弱,飼料消耗大且利用率低。許多蛋鴨養殖戶反映,同樣產1公斤鴨蛋,老鴨要比新鴨多耗20%左右的飼料。
根據蛋鴨在第一個產蛋年產蛋率最高的特點,應加強此階段的飼養管理,使整個鴨群在最佳生產期內發揮最大的生產潛力。
當蛋鴨的第一個生產年過后,就要根據鴨的產蛋情況進行選擇性淘汰,去除低產鴨,保留高產鴨。淘汰低產蛋鴨最可靠的辦法是對那些初步鑒定為低產的鴨,連續進行“摸蛋”,即用手指頂觸蛋鴨的泄殖腔產道口,觸摸是否有蛋。將沒摸到蛋的鴨隔離,到第二天、第三天再摸,如果摸了三四次還摸不到蛋,就應淘汰。但對當年春季培育的新鴨群,即使產蛋率低,也不宜淘汰。蛋鴨500∼600日齡時,要根據市場上鴨蛋和飼料的價格判斷是否有必要保留。若鴨蛋的銷售收入大於鴨的成本開支,整個鴨群仍可飼養。否則,即表明這批鴨已無利可圖,所有的鴨都應淘汰。劉海峰
(來源:農民日報)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