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宋學”?一言以蔽之:宋學,研究宋代的學問。
宋代三百年歷史,有多少學問好研究: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與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有豐富的歷史內涵,曾經在10世紀至13世紀的歷史舞台上,有聲有色地表現過,並留存在人類特定時期的記憶裡。以消逝的宋代社會為研究對象的種種學問,毫無疑義,都屬於宋學研究,宋代學問的研究。
然而,這樣一個平常的命題,卻因清人將漢儒經學重考據的特點概稱為“漢學”,宋儒經學重義理的特點,概稱為“宋學”,變得復雜,以至於后人視“宋學”即為宋代經學之研究。
《欽定四庫全書總目》卷一《經部·總敘》:“國初諸家,其學徴實不誣,及其弊也瑣,要其歸宿,則不過漢學、宋學兩家互為勝負。夫漢學,具有根柢,講學者以淺陋輕之,不足服漢儒也。宋學,具有精微,讀書者以空疎薄之,亦不足服宋儒也。消融門戶之見而各取所長,則私心祛而公理出,公理出而經義明矣。蓋經者非他,即天下之公理而已。今參稽眾說,務取持平,各明去取之故,分為十類:曰易,曰書,曰詩,曰禮,曰春秋,曰孝經,曰五經總義,曰四書,曰樂,曰小學。”
又,因《宋史》專列《道學傳》,“道學盛於宋”,后人更以以朱子理學視為“宋學”哉!
自宋元至明清之古代學者,本無現代學科之界分,即沒有歷史、文學、哲學等等學科分類的概念。顯然,宋元人講“宋代道學”,清人講“漢學”“宋學”,講的都是經學研究,儒學研究,他們沒有想過關於漢代歷史的研究,不止於儒學,對宋代歷史的研究,也不止於儒學研究,絕無以漢學與宋學囊括相關兩個朝代所有學問的想法。時至今日,已有明確之學科概念,當將“宋學”范圍放而大之,未能沿襲古人這種特定的概念,把“宋學”圈子畫得很小:“宋學”就是與“漢學”相對的經學研究,非宋代經學研究者,概莫進來。將宋學視作宋代新儒學研究的專名。持此種觀點的學者,留下的弊端在於:除此之外的研究,皆非“宋學”。那麼,試問:宋代政治史、經濟史、文化史、軍事史研究,該叫什麼研究呢?它們就不是研究宋代的學問、宋代的學術嗎?當然不是。如果謂之“宋史”,那“宋學”不就成了獨立於“宋史”之外的獨尊之學嗎?
“宋學”一詞,近代誰最先提出?眾所周知,是著名史學家陳寅恪先生。他在20世紀40年代所撰《鄧廣銘〈宋史職官志考正〉序》一文中說:“吾國近年之學術,如考古、歷史、文藝及思想史等,以世局激蕩及外緣熏習之故,咸有顯著之變遷。將來所止之境,今固未敢斷論。惟一言可以蔽之曰,宋代學術之復興,或新宋學之建立是已。”
具有深邃現代學術眼光的歷史學家陳寅恪先生,針對鄧廣銘宋史專著《宋史職官志考正》所作書評,首次提出“新宋學”的概念,其前提就是針對宋史制度史研究而發。所謂“新”,是相對於清代學者所稱的舊“宋學”而言。其所下的“宋學”定義,已跳出與“漢學”相對的狹義“宋學”的藩籬,明確指出:諸凡宋代考古、宋代史學、宋代文藝、宋代思想史等等,均屬宋代學術之研究,都屬“宋學”。當然,他所列舉的文、史、哲幾門學科,僅為舉例而已,不是宋代學術內容的全部。宋代的繪畫、宋代的宗教、宋代的教育、宋代的金石學等等,同樣屬於宋學范疇。在“新宋學”的概念下,“舊宋學”已成為宋代學術的一個分支,兩者不存在抵觸,更談不上對立,而是母體與子體的兼容。
清人與陳寅恪先生關於“宋學”的定義,是迄今為止最具代表性的狹義與廣義“宋學”、小宋學與大宋學的命名,也是對新、舊宋學科學的劃界。
至於其他種種關於“宋學”的說法,莫不由上述兩種定義所衍生。比如,1985年,鄧廣銘先生在《略談宋學》一文中說:“新儒學即宋學,以及由宋學而又衍生出來的理學”,漆俠先生在《宋學的發展和演變》一文中說:“與漢學相對立,宋學是對探索古代經典的一大變革”,等等,都是講舊“宋學”。鄧先生在講“宋學”之后,接著就講“宋史”研究﹔而漆俠先生在講“宋學”時,特別強調與陳寅恪先生所講“新宋學”之區別:“新宋學包括了哲學(主要是經學)、史學、文學藝術多個方面,涵蓋面是比較廣的”﹔而“宋學則指的是,在對古代儒家經典的探索中,與漢學截然不同的一種新思路、新方法和新學風”。顯然,鄧、漆兩位宋史專家所論“宋學”是舊宋學,是宋代經學之研究,而不是論“新宋學”,則宋史的學術研究。
1998年,在申報教育部一百個重點研究基地時,浙江大學宋學研究中心通過幾番討論,對新、舊宋學(大、小宋學),取得了共識:“宋學”,兼容新、舊宋學。在此基礎上,本中心決定公開出版以《宋學研究》為名的學術研究刊物,旨在建設一個以宋史為核心、涵蓋宋代文史哲研究,以及與之相關的承前啟后朝代文史哲研究的學術平台。
(本文摘自《宋學研究》發刊詞。作者系浙江大學宋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
(來源:光明日報)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