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國泰州姜堰溱潼會船節將於4月8日開幕

2015年03月21日09:09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2015年中國泰州姜堰溱潼會船節將於4月8日開幕

圖為推介會現場

  新華網3月20日電 3月20日,泰州春季旅游新品暨2015年中國泰州姜堰溱潼會船節推介會在京舉行。與會領導和嘉賓共同向四海賓朋發出春天的“請柬”:第十屆中國濕地生態旅游節、第七屆中國泰州水城水鄉國際旅游節、2015年中國泰州姜堰溱潼會船節將於4月8日在姜堰溱湖開幕,誠邀海內外賓朋相約十裡溱湖、感受美麗姜堰,共享水城水鄉獨特的民俗文化盛宴。

  據悉,今年溱潼會船節以“泰州太美、溱湖‘篙’歌”為主題,將於4月8日在溱湖風景區開幕。開幕式由三部分組成,包括暖場表演、開幕儀式、水上會船表演。水上會船表演分四個篇章,分別是歡騰溱湖、溱湖“船”情、溱湖“篙”歌、溱湖“龍”騰,再現“天下第一會船”千舟萬篙鬧溱湖的盛況。整個會船節活動持續到5月3日,期間將舉辦萬朵古山茶觀賞節、河橫油菜花節、第五屆“黃龍士杯”世界女子圍棋擂台賽、“溱潼之戀”微電影首映式、泰州華僑城首屆創意風箏節、“拍客鏡頭中的古羅塘”採風活動等10多項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滿足不同游客的休閑愛好。

  與往年相比,今年的會船節將凸顯三個“結合”。一是將民俗展示與群眾參與有機結合,從旅游推介、開幕儀式、到貢船設計制作,都充分採用市場化方式運作,會船節集中表演期間的觀禮票、貴賓票將全面向游客開放。二是除了會船表演外,蕩湖船、滾蓮湘、踩高蹺、花鼓、舞龍、舞獅等別具泰州、姜堰地區特色的民間文藝,也同時融進現代表演元素。三是將會船搭台與經貿唱戲有機結合,屆時,將有300名左右的台商、客商出席開幕式。

  泰州市地處江蘇省中部,長江北岸,是長三角中心城市之一,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700多年前,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游歷泰州,稱贊,“這個城市不大,但各種塵世的幸福極多”,道出了水城小巧精致、文教昌盛、環境宜人的景象。經過多年打造,泰州“康泰之州、富泰之州、祥泰之州”的城市形象品牌正在形成,2015年2月28日,泰州市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

圖為推介會現場

  “姜堰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生態怡人,風景秀美。姜堰人民淳朴善良、熱情好客。我代表80萬姜堰人民,誠摯邀請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光臨盛會,進一步暢敘友情、深化合作、共謀發展,讓我們相約十裡溱湖,感受美麗姜堰!”姜堰區委書記李偉在推介會上致辭。

  姜堰區委副書記、區長張長平重點圍繞姜堰旅游、溱潼會船等方面進行了詳細推介。姜堰因水而生、因水得名,“姜堰”因北宋初年姜氏父子筑堰抗洪而來。歷史上,姜堰曾是海水、江水、淮水交匯之處,故又稱“三水”。姜堰旅游資源豐富,5A級溱湖旅游景區總面積26平方公裡,主要包括“一湖(溱湖)、一地(溱湖濕地)、一鎮(溱潼古鎮)、一城(泰州華僑城)、一園(河橫生態科技園)”。由溱湖籪蟹、溱湖蝦球、溱湖魚餅、溱湖甲魚、溱湖老鵝、溱湖螺貝、溱湖雜魚、溱湖銀魚等八道最具溱湖特色的菜品構成的“溱湖八鮮”美食清新淡雅、風味獨特,吸引了無數食客慕名而來。4A級景區古羅塘文化景區,早在北宋年間就商賈雲集,是蘇中、蘇北的糧油、茶葉集散地。景區內建筑群古色古香,街巷縱橫,天井、游廊、水景工程等中國古典建筑元素與現代商業元素交相輝映。王氏宗祠、黃龍士紀念館、徽商舊居、乾隆昌棧等歷史文化景點享譽蘇中。

  溱潼會船歷史悠久,有“民俗文化之大觀、水鄉風情之博覽”、“世界上最大的水上廟會”之稱,被列入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全國十大民俗節慶活動。“天下會船數溱潼、溱潼會船甲天下”美名遠揚。到目前,姜堰成功舉辦了九屆濕地生態旅游節、十一屆大規模的溱潼會船節。

(來源:新華網)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