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孝昌:精神病女孩被關五年的背后

2015年03月19日06:54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湖北孝昌:精神病女孩被關五年的背后

  因患有精神疾病,湖北省孝昌縣24歲女孩琪琪被父母關在廢棄屋內達5年之久。日前,一則“少女被其父母禁錮5年”的網帖引發廣泛關注。

  2月25日,孝昌縣白沙鎮政府、孝感市義工聯有關人員和民警及多名愛心人士一道前往白沙鎮金港村琪琪的住處,將其接出並送往孝感市康復醫院治療。

  發這則網帖的,是一名叫“china亢龍太子”的網友。這名網友發布的照片中,一名消瘦憔悴的女子在雜亂陰暗的房中向外看,她幾近赤裸,半身被雜物和垃圾掩埋。網帖一經發出,立即在網上引起強烈反響。

  2月25日,當記者來到金港村,隻見村裡有一棟老舊的房屋,門前滿是雜草和垃圾,房屋的幾扇窗戶外堆滿了紅色的磚頭,從外面看不到房間內的情況。一根鐵棍橫在一間房門上,將琪琪鎖在房間裡。

  當記者和眾多網友推開那扇塵封已久的大門時,一陣腐臭的氣味扑面而來。地上雜亂的稻草夾雜著血跡,衣物、被褥被撕的滿地都是,睡在地上的女孩琪琪已有5年沒見過陽光。

  在網友和孝感市義工聯愛心人士的幫助下,當晚,琪琪被送往孝感市康復醫院進行治療。經過醫生檢查,除了患有精神分裂症外,由於長時間沒有行走,琪琪的肌肉已處於萎縮狀態。

  近日,記者再次前往醫院探望琪琪時,她仍不願意見人,蜷縮著腿,總是低著頭,嘴裡不停做咀嚼狀。

  琪琪父母:關她是無奈之舉

  認識琪琪的人都說,這是一個十分漂亮的女孩。對於其被關住的原因,很多人稱是因其戀愛遭到父母的反對,導致琪琪精神受到刺激,隨后被父母關在廢棄瓦屋內。

  琪琪的媽媽葉某回憶起琪琪發病時的樣子說:“她發起病來就脫衣服往外跑,為她把衣服穿上,她就開始撕,撕了衣服后掙脫我們又往大街上跑。還拿磚頭砸人,見人就打,連親弟弟她都打。”

  葉某介紹,她曾經和丈夫數次將琪琪送往孝感康復醫院和武漢市精神病院等地進行治療,也不見她病情有所好轉反而愈加嚴重。

  葉某稱,將琪琪關住實屬無奈之舉。據她介紹,琪琪1991年出生時,他們在武漢務工,遂將女兒帶在身邊,后來還送女兒在武漢上小學。

  轉眼間,琪琪13歲了,出落得亭亭玉立,十分漂亮。也是在這個時候,琪琪出現了讓人擔憂的情況。她的情緒容易激動,一激動就會摔東西。2007年,琪琪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父母將她送到孝感市康復醫院治療,醫生診斷她患了精神分裂症。

  近幾年來,琪琪到孝感市康復醫院住了3次院。最后一次,她不僅摔壞了護士的眼鏡,還讓護士受了傷。

  “女兒患病后,不喜歡穿衣服。此外,隻要是她看不順眼的,她就會攻擊。我們一怕她傷人,二怕她光著身子到處跑丟人。”同時由於家庭貧困,無力再承擔看不見底的醫藥費,思來想去,父母不得已將琪琪關在一間屋子裡,之后到孝感市務工,由老人在家照顧生病的女兒。這一關就是5年。

  許多患者解鎖后又被鎖上

  因患上精神病且有暴力傾向,家人無奈將其鎖住,這樣的例子在孝感還有很多。去年11月,記者曾採訪過湖北安陸一名被鐵籠鎖住6年的精神病患者。

  這名患者的父親早逝,母親改嫁,他跟著爺爺奶奶生活。記者到達他家時,他已經被愛心人士送往安陸市中醫院。而他80多歲的爺爺奶奶,住在破舊不堪的瓦房裡,房裡沒有一件家電。孫兒患病要傷人,無錢送醫院,無奈隻得鎖在鐵籠中。

  不少解鎖的精神病患者,都源自同一種模式——網友發帖,愛心人士關注送醫。然而,這種例子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孝感市義工聯一直在關注這一群體。孝感義工聯會長魯鋒告訴記者,2013年,孝感義工聯曾經爭取到湖北省民政廳的10萬元幫扶資金,專門救助這些精神病患者。那一年,他們在全孝感救助了50余名精神病患者,其中有4人是被鎖在家中的。

  令魯鋒感慨的是,很多精神病患者被他們送醫后,治療一兩個月好轉了出院回家,沒過多久病情復發又被鎖起來了。

  照顧精神病人更需要愛心、耐心

  孝昌的琪琪被關在家中5年,其實早就有人在關注他。白沙鎮政府工作人員曾多次上門做工作,但都被其父母拒之門外。在琪琪被救出后,白沙鎮政府墊付了部分醫藥費。

  白沙鎮政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鎮政府其實也很無奈。政府有相關的救助政策,新農合醫保也能報銷很大一部分醫藥費,但是缺少父母的配合,政府也無能為力。

  很多家裡有此類患者的家庭,出於“面子”,基本上都會偷偷地治療,偷偷把患者關起來。這讓基層政府難以掌握轄區內精神病患者的數量。

  “我們肯定希望此類患者都能及時就醫,關在家裡一旦出現傷人事件,政府也要承擔責任。”這名負責人告訴記者,政府並不是不想管,很多時候是不知道怎麼管,甚至管不了。

  孝感市康復醫院的工作人員說,每年該院都會接收一些解鎖的精神病患者。這些患者大多來自農村。“其實根據新農合,醫療費能夠報銷60%以上,但是每個月需七八千元的治療費,剩下的部分也不是農村家庭能夠承受的。”這名工作人員說。

  除了需要錢,很多時候照顧精神病人更需要耐心和愛心。曾經被中央電視台報道過的大愛母親涂艷芳也是孝感人。她的兩個兒子都患有精神分裂症,但她從未放棄希望。面對採訪,涂艷芳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精神病人需要社會的關心,但是他們最終還是會回歸家庭。擁有最大的愛心和耐心,精神病患者才能得到良好的照顧,逐漸康復。

  專家呼吁精神衛生法細化執行

  對琪琪的遭遇,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長孫抱弘認為:“我們相關的法律早就有了,但是沒有細則,這也就意味著,很多保護的措施沒有辦法落到實處。”

  在孫抱弘看來,這一問題要用系統化、整合性的辦法去解決,從社會大系統來考慮,政府、立法、司法、教育、社會服務機構都跟上,配套起來解決問題。

  這些年,衛生法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卓小勤同樣關注到不少病人被家人鎖在家裡的現象,在一些偏遠農村和經濟落后地區,精神病患者往往還被當成“瘋子”遺棄。

  卓小勤說,在現有的相關法律規定中,我國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以親屬的監護責任為主,實行的是“家庭為主、政府為輔”的模式。這種做法雖然符合我國的傳統習慣,但實行起來很困難,“主要障礙在於許多家庭沒有財力和精力負擔起對精神病人的長期管教”。

  國外經驗值得借鑒。卓小勤說,在精神病人的管教與治療這個世界性問題上,許多國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一方面,他們在立法中,對於肇事、肇禍的精神病人,明確規定有權強制治療﹔另一方面,對於精神病人的強制治療費用由國家支付。

  “對精神病患者的治療和權益保障,在我們國家,還是很薄弱。”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解志勇記得精神衛生法出台時的一個數字——比較嚴重的患者有1600萬。

  在他看來,精神衛生法很好地解決了疑似精神病、被精神病的問題,但是對真正的精神病人,尤其是家庭比較貧困的精神病人,他們的治療康復,缺乏細致的安排。

  “光靠熱心網友的曝光和捐助,解決不了根本問題。”解志勇說。

(來源:中國青年報)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