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絲”“撕X”“X格”……這些讓人難以張口的詞匯,現在堂而皇之出現在網絡上、出版物上,成為一些人口中的時髦詞匯。一些全國人大代表和專家認為,語言的更新發展不可改變,新詞匯的出現不可避免,但是遣詞用句應有底線,尤其是在教育、傳媒、出版等領域,應防止肆意濫用粗鄙詞匯,防止污染語言文字。
同濟大學教授蔡建國說,很多網絡語言運用到傳統媒體和書刊,成為青年人的交往用語,顯示出強大的滲透力、影響力。網絡語言,有的讓人一看就明白,如“給力”“高大上”等。有的隨意篡改、亂用成語,不符合現代漢語語法規范,讓人乍看之下覺得莫名其妙。更有的粗鄙不堪,明顯超出了文化的底線。
全國人大代表、電視節目主持人曹可凡說,可以將網絡語言分為三類:一種是比較積極向上的,如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的“創客”,一些詞在流行一段時間后會固化下來,有的還被收錄進詞典。另一種是聽起來比較“無厘頭”,但也無傷大雅,如最近大熱的Duang。很多這樣的詞,生命力並不強,流行一陣也就過去了。第三類就是引發較大爭議的“X絲”“X格”等詞語,聽起來不文明,在正式場合確實不該用。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作家協會副主席冉冉也表示,有人認為網絡語言太多地進入日常生活,肯定會對漢語的表現形式產生影響。“不過我並不認同將網絡語言的使用與‘日常生活’斷然劃界。網絡早就構成了人類文明的一部分,難道你說它不屬於日常生活?”
人民文學出版社教材出版中心副編審、詩詞公號“讀讀寫寫”主持人廉萍說,中國傳統文化中積累了非常豐富、非常優雅的文字,唐詩宋詞等都是寶貴的語言財富。時代在發展、詞匯在變遷,但是追求語言的“信達雅”應該是一致的方向,是社會文明的重要體現。
代表們表示,語言的更新發展是不可改變的,新的詞匯和表達方式肯定會加入到傳統語言的河流裡來。“對這個問題的解決之道是,從事文字工作的人(包括作家、媒體從業者和公務員),注意一下自己使用語言的意境和場合。”冉冉說,在正式的書面文本裡,除了有特殊語境的需要,網絡語言的使用都需要審慎一點,更不必說網絡粗俗語言了。
蔡建國表示,對於網絡語言的創制、運用與變異流行,不能徹底格式化,需要去偽存真,收棄兼顧,從源頭上控制網絡語言失范現象,讓網絡語言健康發展,成為現代漢語的有益補充。
有關人大代表和專家建議,淨化語言環境,首先要充分發揮媒體的示范作用。媒體在用語上要嚴格遵守並達到國家語言文字的規范要求,使讀者在閱讀、收聽、觀看媒體的傳播內容時得到積極、正確、規范的引導。其次,相關部門應加強對各類媒體在語言文字規范化上的監管,制定相關制度,明確標准。第三,強化規范語文教學。很多在校學生可能正處在語言系統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要強化語文課堂教學,讓他們對現代漢語的語法、詞意等有正確的認識和了解,養成正確的語言習慣。
(來源:新華網)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