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家李小超:藝術就是要回歸鄉土

2015年03月09日19:40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雕塑家李小超:藝術就是要回歸鄉土

  新華網西安3月9日電(記者梁愛平、李華)“我們搞藝術的人最怕哪一天創作不出來。但我個人倒還放鬆,想做一個什麼東西,很快就能把草圖勾出來,這點我比較欣慰。”李小超,當代著名雕塑藝術家之一,在“黃土裡滾大”。他的作品從未離開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人,農村殺豬、送糞、遛鳥、吼秦腔、婚喪嫁娶等這些日常生活百態,都在他的創作之列。這幾年,他還把這些“人”帶到了世界各地。

   與自己對話

  1968年,李小超出生於陝西禮泉縣煙霞鎮西一村,在這個距離唐昭陵不遠的村子裡,李小超度過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時期。那時候,他不喜歡熱鬧,總是一個人割草,一個人玩尿泥,一個人拿著小刀,在家門口的樹上刻各種小圖案。“我覺得自我記事,就一直在畫畫,做泥塑,有那個積極性。”

  1989年,李小超從西安美術學院畢業。當時,他在大學裡最早學習俄羅斯美術,后來又學習了歐美美術,都是用國外的審美理念武裝自己的頭腦。“當時對這些理念,還沒想清楚,總覺得哪裡不對,很苦惱。最后覺得還是得回家,可能‘美’在民間。”

  在迷茫中回到家鄉,他找到了答案。家鄉的一塊青磚、一個瓦片、老房子、古村落,甚至老農咧開嘴笑,都讓他著魔。他把這些都畫了出來,他的畫很有特色,人物都沒五官,黑白色勾出一個情態。

  漸漸地,他覺得畫畫不過癮,就嘗試去做泥塑。他喜歡拎著一筐黃泥趕集,坐在集市街口,看見買東西的老人,他捏個老人﹔看見手拉手逛街的兩個小學生,他捏兩個小學生﹔看見來理發的,他便捏出個理發的場景,一坐便是一天。“我覺得人隻要是干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是最幸福的。”

  雖然當時剛上班,他沒多少錢,再加上剛有孩子,日子過得緊巴巴。但是他常常安慰自己,搞藝術就像農民種庄稼,隻要精心耕作,土地終歸會好好回報你,所以他什麼都不說,一直堅持捏泥人。

  與鄉土對話

  1993年,作家陳忠實的長篇小說《白鹿原》出版,李小超看到小說后欣喜若狂,《白鹿原》裡的場景和他想做的“八百裡秦川風情卷”陶塑不謀而合。如果能把《白鹿原》做成陶塑,對他也是一次新的嘗試和突破。

  1996年開始,李小超開始創作陶塑版《白鹿原》。創作孤獨時,他就去鄉間集鎮給自己“放風”,看看集市裡的喧鬧和村民淳朴的表情,以平衡自己的內心。“我有時候就傻待那個地方,待好長時間,就看著人來人往走過去,我就覺得他們的表情特別有意思。看完了回家繼續捏泥人。”

  經過數不清的失敗,用了4年時間,陶塑版《白鹿原》創作完成,一尺到一米高低不等的2千余件陶塑,全景再現了小說《白鹿原》中所描寫的場景和人物情感的發展,這件作品在當時引起了轟動,並從國內展覽到國外,李小超的名字開始進入公眾視野。

  隨后,他又相繼創作了《一個村庄的記憶》《百姓1949-2009》《鄉親父老》等系列作品,這些作品中有農村孩子過滿月,有靠牆晒著太陽的老人,有孩童學步……

  就這樣,他把兒時的記憶,把對鄉村的美好印象,用泥巴一個個捏出來。他就像導演話劇一樣,設置泥塑場景,安排人物角色,聊天的、放牛的、蹲著吃面的……他把農村的日常化生活,用自己的語言表現了出來。

  “搞藝術就是在追尋回家的路。好多人把回家叫歸寧,回歸到寧靜裡面,搞藝術也一樣,要真誠,不能躁動。”李小超說,“藝術到了一定程度,真情非常重要,真情第一,形式第二。”

  與世界對話

  從2010年開始,李小超的雕塑作品先后在德國、美國、法國等地舉辦,多數作品已被海內外80多家博物館收藏。青銅雕塑《風水先生》《教書先生》分別“站”到了法國尼斯市和蒙塔爾紀市政廣場,青銅雕塑《茶》被聯合國教科文總部永久收藏……

  “我的作品是把西方的理念揉碎,把東方的審美融進血液,形成我們東方的理念和審美層次,最后和歐洲國家形成對話。”李小超說,“我們好多藝術家走出國門后就融合了,有時候甚至淹沒了自己的理念。我出去的時候想到的就是對話,而不是融合。”

  就這樣,李小超用鄉土語言講述著中國黃土地上的故事,他帶著自己的作品走出了國門,贏得了贊譽。從2012年6月到2013年3月,他的作品在法國尼斯鳳凰公園展出期間,超過38萬名游客前去參觀。

  “農耕文明基本上都是不謀而合的,用的農具都基本相似,所以法國的鄉村和中國有驚人的相似。在法國的一次展覽上,兩個姐妹摸著一個陶塑說,‘你這個雕塑穿上法國人的服裝,那就是我們法國人’,所以淳朴的東西都是來自本真。”李小超說。

  李小超說,他現在雖然在世界各地跑,但永遠心存陝西這片熱土。“我到處跟人家說,鄉村文明是我們文化的、文明的基因庫,我們本真文化的基因都在鄉村,這個是不能丟的!”

(來源:新華網)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