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逾70的僧人次仁朗杰最近領到了360元的養老金,他感到分外高興。“每個月政府都給我們老僧人發養老金,說明我們被關心著,我感到很溫暖。”次仁朗杰說。
從2011年起,西藏自治區財政每年補貼1300多萬元,逐步將廣大僧尼納入社會保障體系。根據西藏有關規定,凡年滿18周歲的僧尼,可在寺廟所在地參加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年齡不滿60歲的僧尼,在連續繳費不少於15年后,從60歲起領取養老金,每人每月可領到基礎養老金120元。
次仁朗杰所在的甘丹寺位於拉薩市東45公裡處的達孜縣境內,為藏傳佛教格魯派宗師宗喀巴倡建的第一座格魯派寺院。從2012年開始,甘丹寺所有60歲以上的僧人開始領養老金。
次仁朗杰告訴記者,他准備用養老金配一副老花眼鏡。“以前上了年紀的僧人全靠寺廟收入和信眾的布施度過余生,現在有了養老保險,晚年更有保障了。”
目前西藏在編僧尼已全部享受醫療保險、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和人身意外團體險。西藏每年還免費為僧尼進行一次健康體檢,並創辦僧尼養老院,使其病有所醫、老有所養。
2015年春節期間,西藏安排數輛醫療巡回義診車為偏遠地區的寺廟僧尼送醫送藥。在距離拉薩市約3個小時車程的山南地區桑日縣桑日鎮卡瑪當寺,僧人土登克珠體檢后得知是眼角膜發炎。
“我的眼睛一直又疼又痒,醫生免費給我開了藥,特別感謝。”他說。
土登克珠說,實現僧尼社會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全覆蓋,解決了僧尼的實際生活困難。同時,社會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制度走進西藏各寺院,讓寺廟的僧尼充分享受到了改革開放的成果。
據了解,西藏今年將加快落實全區45座百人以上寺廟養老院建設等政策,研究制定對寺管會僧尼成員、經師等主要教職人員和學銜獲得者適當補助或者提高補助標准意見,督查僧舍維修工作。(記者黎華玲)
(來源:新華網)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