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童”藝名的由來

2015年02月12日01:46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麒麟童”藝名的由來

  京劇大師周信芳7歲那年首次登台,原藝名“七齡童”。

  1906年,京劇紅生王鴻壽吸收周信芳加入滿春班,到蕪湖、漢口等地去演出。他破例地給周信芳開了每月60元的包銀,並讓他演唱正戲。從這個時候起,周信芳算得是一個正式的“角兒”了。當時因為年齡已經超過七歲,故而藝名改成了“七靈童”。

  1907年,周信芳12歲。他隨戲班到上海的丹桂第一台演出,那時用的藝名還是“七靈童”。照例前台要貼海報,戲園特地請了一位擅長書法的老先生來寫。老先生姓王,是上海人。他在寫海報時,把名字搞錯了。前台管事報的藝名是“七靈童”,他誤聽作了“麒麟童”。因為北方話裡的“七靈童”和上海話裡的“麒麟童”讀音非常相近。就這樣,王老先生把海報寫出去了。當時后台都忙著准備開鑼的事,誰也沒有去注意這件事。那天周信芳的演出相當成功,第二天,《申報》和《時報》都報道了“麒麟童昨夜在丹桂第一台演出”的消息。

  直到這時,班主才知道海報寫錯了名字,於是重新請人寫了一張“七靈童”演出的海報,貼到戲園門口。可是在這天晚上開戲之前,戲園門口許多觀眾吵嚷起來,說是來看“麒麟童”的,可不是來看“七靈童”的,有的還要求退票。這樣一來,班主隻得將錯就錯,再次叫人把海報上的名字改成“麒麟童”。周信芳無意中得到了這個藝名。

  “麒麟童”的藝名既響亮動聽,又含有吉祥之意。為此,他的父親周慰堂特地帶了周信芳到那位王老先生家裡向王先生叩頭致謝。從此,周信芳就正式改用“麒麟童”的藝名。

(來源:人民政協報)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