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3日從國家衛生計生委了解到,2014年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5.88,即每100名出生女嬰對應115.88名出生男嬰,實現了自2009年以來的連續第六次下降。
出生人口性別比是反映一定時期內出生人口男女比例的人口指標,正常范圍是103至107。我國是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別結構失衡最嚴重、持續時間最長、波及人口最多的國家。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持續攀升,1982年為108.47,1990年為111.14,2000年為116.86,2004年達到121.18。
而從2008年至2014年,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呈逐年下降趨勢,依次分別為120.56、119.45、117.94、117.78、117.70、117.60、115.88。
國家衛生計生委家庭司和中國人口學會主辦的出生人口性別比治理體系創新研討會認為,盡管我國出生人口性別比長期偏高勢頭得到初步遏制,但整體水平依然偏高,並且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的后果已經顯現,風險進一步聚集和擴大,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促進出生人口性別結構平衡依然任重道遠。(記者胡浩)
(來源:新華網)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