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爾德別克在山間訓鷹。 賽力克·木胡什 攝
“獵鷹世家”家族合影 賽力克·木胡什 攝
獵鷹5兄弟展示雄鷹。 賽力克·木胡什 攝
中新網烏魯木齊2月3日電 (陶拴科 賽力克·木胡什)新疆青河縣阿熱勒鄉喀讓格托海村居住著獵鷹5兄弟,在當地因訓鷹而聲名遠揚。他們繼承了祖祖輩輩的訓鷹的歷史,鄉親們稱他們是“獵鷹世家”。
獵鷹5兄弟中,老大杰恩斯別克今年47歲,已有11年的獵鷹史,老二別爾德別克的獵鷹史為16年,是5兄弟中的獵鷹史最長的一個,老三托合什的獵鷹史為8年,老四波拉提的獵鷹史為7年,老五是31歲的伊瑪木阿合扎木,今年也是他獵鷹生涯的第二年。
老二別爾德別克從小經常幫父親准備獵鷹的用具,給鷹喂食,山底呼喚獵鷹,為獵鷹展示假獵物等,是父親當年獵鷹的得力助手,父親相信他能絕對勝任獵鷹技藝。因此,父親在辭世前所有獵鷹技巧及訓鷹方法都傳授給了他,就這樣,別爾德別克繼承了這一神聖的傳家寶——獵鷹技藝。
別爾德別克說,哈薩克族的訓鷹方法十分嚴格,一些訓鷹方法看似簡單但有符合科學道理,所以訓鷹他們的成功率很高。據別爾德別克回憶,小時候聽家裡人說,爺爺伊撒·阿吾巴克爾也是當年的獵鷹愛好者,其獵鷹技藝遠近聞名。
當地一些哈薩克老人給記者講述,哈薩克人的獵鷹技藝代代相傳,兩年前,新疆青河縣舉辦了首屆獵鷹比賽,這一古老的傳統技藝得到了弘揚,“我們做為訓鷹者,我值得自豪。”別爾德別克說。
“去年我們縣有舉辦的第二屆獵鷹比賽﹔天寒地凍,零下30多度的寒冷沒能阻擋前來觀看的萬名觀眾。在那次的獵鷹聚會上我們5兄弟閃亮登場的一幕,我終生難忘”。
就在前幾天,2015年的獵鷹比賽剛剛結束,他們5兄弟如願參加了比賽。為了讓這一技藝永傳,獵鷹5兄弟中老四的兒子,上雙語二年級的布拉力很接近獵鷹,他總是要求做獵鷹助理。他不停地跟著他父親,在這獵鷹5兄弟的身邊隨時都能目睹他的身影。
記者親眼目睹了獵鷹人的艱辛和訓鷹的整個過程。捉住雄鷹或在高山懸臂的巢中掏來小鷹后,首先給其戴上皮制的眼罩,必須使它什麼也看不見,然后進行必要的訓練,訓鷹的第一步則首先是採用水噴法、減食法和熬震法來發打掉它的威風,消除它的野性。
別爾德別克說,這樣的訓練都是在室內完成,而更重要的訓練是在室外,首先第一步是呼叫獵鷹,獵鷹被置於距離自己約200米的山坡上,然后呼喚獵鷹重新回到手臂﹔第二步是獵鷹人站在山頂上讓鷹觀察山下的動靜,而他的助手用白色的長繩子拖著狐狸皮在山下雪地上來回走動,直到獵鷹發現並扑向假狐狸。這樣的動作一天不知要重復多少次,人累了,馬乏了,鷹困了。
最后,經過短暫休息,獵鷹人將獵鷹從一座高山上放飛,在天空盤旋片刻后頂住地面的獵物,然后高空直下,猛然向地面沖刺,一下子抓住了快馬拖著的假狐狸,馴鷹人立刻驅馬趕到,從獵鷹的爪子下取回“獵物”。這就是訓鷹所要的成果,做好這獵鷹出獵前的所有准備,也是獵鷹工作成功的一半。
訓鷹期間所有獵鷹中,金雕是一種凶猛而靈敏的動物,它所向無敵的獵殺能力使其成為哈薩克人崇拜的圖騰,但要讓桀驁不馴的金雕成為人類的摯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金雕在訓鷹每天隻能喂給300至500克鮮肉,而到2月中旬以后一直到11月中旬它們的食肉量達到每天8公斤。做為訓鷹的5兄弟,每天需要在家照看牲畜又要耕作農田,同時,還時刻不能耽誤獵鷹的生活及每天其所需的基本訓練。他們面對生活很開心,因為獵鷹是已經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