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少林施粥十萬余份 釋永信稱推臘八粥申遺

2015年01月28日07:36  來源:大河網
 
原標題:臘八節少林施粥十萬余份 釋永信稱推臘八粥申遺

施粥的僧眾

幫忙施粥后,“洋弟子”們也一起品嘗美食。

很多人來品嘗少林臘八粥

少林臘八粥,是少林藥局的僧人按照佛醫古例,熬制而成。

  核心提示|昨天,農歷臘八,少林寺舉行隆重的施粥活動。在鄭州轄區13個施粥點,共施粥10多萬份。不僅是少林寺,昨日,開封大相國寺、商丘芒山寺、濟源陽台宮等省內多家寺院道觀和機構,都舉行了大規模的施粥活動﹔不僅是河南,杭州靈隱寺、北京各老字號飯店、武漢很多社區賓館,也熬制臘八粥,請市民免費品嘗……

  在這個全民共喝臘八粥的日子裡,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首次披露:將推動臘八粥申遺,並希望臘八節能成為法定節假日,讓這個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能更好傳承下去。

  全城喝粥:13個施粥點發放十余萬份

  上午8時30分,少林寺大雄寶殿,方丈釋永信大和尚帶領僧眾做了一場小規模的供奉法會,為信眾祈福。少林藥局門口,數百信徒和游客有序排隊。

  9時許,施粥活動正式開始。釋永信大和尚為排在第一名的一名中年男子施粥。端起粥喝一口,該男子連贊:“香!香!香!”

  少林山門外,不斷有人加入喝粥隊伍。僧人們紛紛開始施粥。與此同時,鄭州轄區的其他12個施粥點也在有條不紊施粥。據悉,當日上午,共施粥十余萬份。

  傳統回歸:推動臘八粥申遺

  臘八節,俗稱“臘八”。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在這一天,很多地方的人們都要喝臘八粥,祈求豐收吉祥。

  關於臘八粥的各種傳說比比皆是,有人說的是明太祖朱元璋落難時喝過一碗雜糧粥的故事﹔有人說的是緬懷忠臣名將岳飛的故事﹔更有人說,這裡面有一個教育子女勤儉持家的百姓故事。而佛教的傳說是,釋迦牟尼在這一天得道之后,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喝粥以示紀念,因此臘八粥也叫“佛粥”。據悉,從宋代起,少林寺就開始臘八施粥的活動。近7年來,少林寺已免費為百姓施粥近百萬份。

  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我們正在考慮推動臘八粥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讓這項惠及信徒百姓的活動能發揚光大。”

  釋永信還表示,臘八節作為中國人的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有很深厚的文化歷史積澱。他希望臘八節有一天能和端午、清明一樣,成為法定節日。

  “臘八是我們中國人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它涵蓋的不僅是民間習俗、飲食習俗,還有年節習俗和宗教習俗。臘八、春節這樣的傳統節日很深沉,以前人們習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有些‘冷淡’了傳統節日,可喜的是,近些年,傳統節日開始回歸,這就是一種正本清源。”鄭州大學教授、鄭州大學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長高天星說,傳統節日和傳統文化是血脈、文脈和根脈,守住了傳統文化,才能守住民族的根。

  就這樣熬出少林臘八粥

  “少林寺的臘八粥,有自己獨特的工藝和秘方,傳承千年,盛名遠播。”少林寺方丈釋永信大和尚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1月27日凌晨4時許,少林寺大寮(即齋堂,少林寺做飯的地方),釋行慈法師正帶領5位師傅熬制少林臘八粥。少林臘八粥,也叫少林五行臘八粥,是少林藥局的僧人按照佛醫古例,熬制而成。此粥由五行豆,即紅豆、黃豆、綠豆、黑豆和薏豆,再配以粳米、糯米、蓮子、紅棗、百合、桂圓、枸杞、山藥、山楂等食材熬制而成。

  大寮內,口徑1米多的6口大鍋冒著騰騰熱氣。旁邊,幾位師傅正把一鍋粥倒進保溫桶內。“這幾桶待一會兒得送到嵩陽公園門口那個施粥點去。”釋行慈法師說,今年13個施粥點中,隻有登封的3個點的粥是少林藥局負責熬制的,其他都是由少林寺派人在當地熬制。從頭晚8時許,他和幾位師傅就連夜熬粥。(記者 朱金 李康 攝影)

(來源:大河網)

(責編:潘婧瑤、盛卉)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