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動物園真實上演象龜挖洞產卵有趣畫面(圖)

2015年01月13日13:15  來源:中國僑網
 
原標題:台灣動物園真實上演象龜挖洞產卵有趣畫面(圖)

  台北市立動物園1月12日表示,在動物頻道才有機會看到的 象龜挖洞產卵畫面,正在園內上演。蘇卡達象龜媽媽“阿美”日前順利產下15顆卵。來源:台灣“中央社”

  中新網1月13日電 據台灣“中央社”報道,台北市立動物園12日表示,在動物頻道才有機會看到的象龜挖洞產卵畫面,正在園內上演。蘇卡達象龜媽媽“阿美”日前順利產下15顆卵。

  動物園說,保育研究中心內的蘇卡達象龜媽媽“阿美”這幾天在活動場四處探尋適合產卵的地方,先用前腳測試,接著轉身用后腳邊畫圈、邊像鑽土機一樣的往下挖,挖洞的同時排出黏稠的液體,再用后腳踩踏讓環繞洞穴的泥土更加堅固,以便作為產卵時的避震器。

  動物園指出,“阿美”日前順利產下15顆卵,雖然因洞穴溫度與孵化所需條件有差異,龜卵已經被保育員偷偷取出改用孵蛋器幫忙孵化,但“阿美”還是小心翼翼的用后腳撥土覆蓋,要依生態本能,完成傳宗接代的重要任務。

  動物園表示,所有的陸龜都是名列華盛頓公約2級以上的保育類動物,全球瀕危龜類保育是刻不容緩的議題,但光要守候著長壽的象龜順利成長到繁殖年齡,就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烏龜是長壽、慢熟型的動物,體表有硬殼保護,成長過程幾乎沒有天敵,最大的危機就是人類。保育研究中心內收容的瀕危或珍稀龜類通常需經過10到15年,且體型要長到一定的大小才有繁殖能力,年紀越大產蛋的數量越多。

  動物園說,在人為捕捉及棲地破壞壓力下,許多烏龜還沒機會到達繁殖年齡就消失。去年台灣查緝到的走私食蛇龜就至少有7000多隻,成年的食蛇龜1年才繁殖一次,一次也隻會產1到2顆卵,因此任何一隻個體對維持野生食蛇龜族群,都是極為重要且不可或缺的。

  動物園說,最近除了蘇卡達象龜產卵,櫻桃紅腿象龜也開始挖洞。這次的繁殖季(從2014年7月開始至2015年2月底結束)到目前累積共產下305顆蛋,包括本土的食蛇龜、柴棺龜,和收容的射紋陸龜、緬甸星龜、蛛網陸龜等共14種。

(來源:中國新聞網)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