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成立絲綢之路研究院 打造“一帶一路”智庫

2015年01月12日14:1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北外成立絲綢之路研究院 打造“一帶一路”智庫

圖為北京外國語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揭牌儀式現場。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瀟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2日訊 (記者 楊瀟) 北京外國語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10日揭牌成立,該研究院將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智庫。

  在當天的成立儀式上,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兼北外絲綢之路研究院院長彭龍在致辭中表示: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時代命題,“一帶一路”成為銜接“中國夢”與“世界夢”的交匯橋梁和戰略紐帶。北外絲綢之路研究院要體現出北外的特色和風格,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服務中國向絲路國家“走出去”,成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智庫,為促進中國與絲綢之路國家的人文交流搭建平台。

  外交部部長助理劉建超在發言中說,“一帶一路”不是中國一家的獨角戲,而是沿線各國的團體操和交誼舞,是南南合作和區域合作的新模式。建設“一帶一路”的初衷,不僅是要推進中國的全方位開放和對外合作,還要讓亞非歐大陸60多個國家40多億人口成為一個命運的共同體,為亞洲的整體振興插上兩隻強勁的翅膀:一帶是一個翅膀,一路又是一個翅膀。目前,“一帶一路”已取得了一系列務實進展,中國規劃基本成型,並將盡快對外公布,沿線50多個國家表達了積極的參與態度,24個國家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意向創始成員,絲路基金也已經設立,這些都為今年“一帶一路”的全面推進打下了基礎。

  圖為北外校友、外交部部長助理劉建超,他在會上稱 “一帶一路”將為亞洲的振興插上兩隻強勁的翅膀。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瀟攝

  劉建超還指出,在剛剛結束的中拉論壇部長級會議上,一個突出的變化就是現在各國領導人來中國,所談的不僅僅是貿易投資、基礎設施建設等內容;他們更希望與中國開展科技合作和人文交流,這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份量將可能超過一半。人文交流的重頭戲包括擴大相互之間的留學規模、開展合作辦學。2014年,中國向沿線各國累計提供了人民幣1.8億元的政府獎學金名額。 “一帶一路”沿線各國還會進一步加強和豐富在人文領域的合作,內容包括志願者服務、體育交流、互辦藝術節、電影展和圖書展、共建聯合實驗室及研究中心等,幫助緩解這些國家青年人的就業和創業壓力。

  身為北外校友,劉建超用“正逢其時”來形容北外絲綢之路研究院的成立,他說:“曾外派到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等國家的工作經歷讓我感到絲綢之路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網絡:有路上的、也有海上的;有商旅之路、使節之路,也有學術之路。對北外而言,我覺得也是一條翻譯之路。”

  北京外國語大學客座教授張信剛是絲綢之路上的一位踐行者,這位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香港城市大學前校長曾親自走遍了絲綢之路沿線上的所有國家。張信剛教授在《絲綢之路:昨天、今天與明天》主旨報告中介紹,“絲綢之路”一詞是由19世紀德國一位地理學家命名的。自古以來,絲綢之路就不是一條筆直的路,而是一張復雜的交通網: “大興安嶺以西-蒙古高原北部-烏克蘭草原”的“草原之路”、張騫所開拓的從西安至阿富汗的“綠洲之路”、從四川青海到印度的“南方之路”以及“海上之路”。古時的絲綢之路不僅加強了中原和西域各民族的聯系、漢朝與中亞各國的經濟文化交流,也增加了東西方相互了解和學習的機會。對此,張信剛教授舉了兩個例子:“今天我們大家都認為二胡和琵琶是傳統的中國樂器,實際上這兩種樂器恰恰都是從西域傳過來的。清朝用的滿文也是在地中海東岸字母的基礎上幾經轉換而得的。”

  北京外國語大學校長彭龍(右)將兼任北外絲綢之路研究院院長,香港城市大學前校長張信剛(左)受聘為該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經濟網記者 楊瀟攝

  張信剛指出,過去絲綢之路靠的是駱駝,現在主要靠汽車、高鐵乃至飛機,而未來互聯網時代所打造的“一帶一路”將有很大不同。他建議,除了交通方式的改良和基礎設施的完善,新時代的絲綢之路應“拿出屬於21世紀的絲綢”,也就是更新的思想和產品。張信剛說:“‘一帶一路’不僅要在經濟上共有共享、互惠互利,文化交流上還要有學者的參與,做到連心相通,這就需要像北京外國語大學這樣的外語院校發揮作用。”

  據悉,北京外國語大學是目前國內開設語種最多的重點外語院校,已開設64種外國語言。彭龍校長透露,到2015年北外開設的外語語種將增加至70個。北外絲綢之路研究院的成立也得到了斯裡蘭卡科倫坡大學和阿聯酋戰略研究中心等絲路沿線各國大學和智庫的支持和祝賀。

  來自政府、企業、媒體等近百位代表出席了本次論壇,並就如何實現“一帶一路”的跨界融合和協同創新展開了討論。中國經濟網

(來源:中國經濟網)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