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邱到北京——孔子學院架設中韓“心”橋

2015年01月12日14:33  來源:新華網
 
原標題:從大邱到北京——孔子學院架設中韓“心”橋

  新華網北京1月12日電(記者任沁沁)據外媒報道,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近日宣布將關閉孔子學院。這個消息讓正在中國北京語言大學進修漢語的幾個韓國學生感到不解,在他們眼裡,“孔子學院帶來了夢想”。

  韓國首爾上岩初中漢語教師李銀循是初一開始學習漢字的。從那時起,她開始醉心於中國文化。

  “如果你讓我說為什麼喜歡漢字的話,就像愛一個人卻說不出理由一樣,我回答不了。”她說。

  李銀循和她的幾位韓國同行,目前正在北京語言大學攻讀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學位,他們有的是有12年教齡的漢語老師,有的志向於漢語教育。其中幾位曾在韓國啟明大學孔子學院漢語教師培訓班學習,獲得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獎學金,來華繼續深造。

  在北京語言大學,這些韓國同學見到了他們特別喜愛的老師——北京語言大學漢語速成學院教授蘇英霞。蘇曾在韓國啟明大學孔子學院擔任中方院長,這批韓國碩士生就是經由她親自面試后選送到中國的。

  長期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的蘇英霞,是北京語言大學教學名師,於2011年9月赴任韓國啟明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與韓國和中國同事一道,為當地民眾學習漢語,了解中國文化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如果將孔子學院形容為一個人,她只是個十歲的孩子,懷著友善的心意來到世界上每一個對她來說並不太熟悉的地方。”蘇英霞相信,真摯的付出與無私的分享,越來越多地讓孔子學院得到當地人們的信任與喜愛。

  擔任孔子學院中方院長三年間,蘇英霞為多家孔子學院和漢語教學機構進行教學法講座,有時候,上午在一個城市講完,下午又馬不停蹄趕到另一個城市。

  “很辛苦,但是能與當地教師分享教學經驗,共同努力提升漢語教學水平,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她說。

  啟明大學孔子學院還與韓國大邱教育廳聯合舉辦“高中生文化體驗”項目,為當地20余所高中舉辦了多種中華文化體驗活動﹔並為中小學生開設趣味漢語課程。

  為了拓展漢語教學領域,蘇英霞坐進韓國大邱TBC廣播電視台播音室當起了主播。2012年2月6日,傳統元宵節,在喜慶的中國民樂和鞭炮聲中,“SMART漢語”講座節目面向大邱地區150萬聽眾播出了。一聲親切的“大家好”通過電波傳到了出租車上,傳到了居民家的客廳裡……

  為了節目的順利開播,蘇英霞放棄了春節與家人的團聚﹔錄制時,超時要重錄,說錯要重錄,一分鐘的節目少說也要錄制一個小時。

  在孔子學院工作三年,蘇英霞收獲最多的是“感動”。

  韓方院長——啟明大學中國學系教授趙壽星,與蘇英霞從合作伙伴成為情投意合的“姐妹”。“這是合作的最理想境界,因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因深厚的情誼不願分離。”蘇英霞說。

  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也令她欣喜。有一個叫鄭星敏的釜山女孩,為了到大邱的孔子學院上課,每個周末往返坐車6個多小時,從未曠課。這意味著她早上4點多就要起床。如今,鄭星敏已經PK掉很多應聘者,成為一家學院的漢語教師。

  啟明大學孔子學院有一個“媽媽班”,學員是平均年齡45歲左右的家庭主婦,已連續在孔子學院學了好幾年,不為就業,沒有功利,隻因對漢語的喜愛。崔元子就是其中之一,她說:“好像沒有哪個國家的文化能像這樣,有機會在韓國輕鬆又自然地接觸到,越了解就越有意思。”

  2011年和2014年,啟明大學孔子學院兩度當選全球先進孔子學院。

  回國后,蘇英霞與韓國學生的緣分依然因孔子學院而延續著。她的學生們,通過孔子學院為其搭建的通路來到北京,延續著與漢語的緣分。

  “這個學期我選了七門課,每位老師都特別精心地備課,細心照顧學生。”李銀循說,即便是“漢語教學史”這種課程也毫不枯燥,新鮮有趣的內容永遠會讓你好奇。

  在中國,李銀循和她的同學們收獲的不僅是知識,還有友誼、愛,以及中韓熱絡帶來的民間交好、利好。

  學習之余,他們走出校園,到中國各地了解風土民情。來自慶州的朴隱竣,已走過中國20多個城市。“我還在中國人婚禮上當過伴郎呢。”他說。

  他們也交到很多中國的好朋友。為了幫李銀循練好英語,一位中國師姐甚至到她宿舍陪她聊到通宵。李銀循說,會把這些經歷牢牢記在心扉裡,回到韓國和她的學生們講講可愛的中國和中國人。

  談到未來韓國的漢語教學發展前景,他們都信心滿滿。作為中國的友好鄰邦,“漢語熱”在韓國已持續多年。中文培訓機構正以年平均20%的速度增長。

  李銀循所在的韓國首爾上岩中學,每年選修漢語的學生多達400余人。據她介紹,韓國初高中學校可以自選漢語或日語為必修外語課,現在更多學校與學生選擇了漢語。

  學好漢語關乎學生們的就業與未來的發展。伴隨中國經濟的崛起,不少韓國大企業如三星、現代等,明確將漢語水平考試成績作為重要的入職條件之一。

  參加過2011年中國文化夏冬令營的啟明大學中國學系學生李多蕙說:“不管是大學專業還是將來的志願都想選擇與中國有關的。孔子學院幫我實現了人生的夢想。”

  從民間到高層,中韓為國際社會樹立了國家關系發展的典范。11年前,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落戶韓國。

  2014年7月3日至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韓國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在韓國媒體發表署名文章《風好正揚帆》指出:“中國將一如既往鼓勵和支持中韓民間外交和人文交流,廣結善緣,包容互鑒,譜寫中韓兩國人民友好新篇章。”

  目前,中國已經在123個國家和地區建立468家孔子學院和715家中小學孔子課堂。全球學習漢語的人數也從不足3000萬人攀升到現在的1億人。

  “世界的和平與和諧源於理解,理解的基礎在於溝通。孔子學院盡其所能為各國民眾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架起一座‘心橋’,相信人們已經並將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她的善意和價值。”蘇英霞說。

(來源:新華網)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