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實際,要求我國亟須推進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相比決算報告,政府綜合財務報告能更准確、更完整反映政府資產負債狀況和運行成本,有助於規范和監督政府管理,並為地方政府發債提供可靠的信用評級依據
國務院批轉的財政部《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方案》近日對外公布,標志著我國正式啟動政府財政報告制度改革。根據方案,到2020年前,力爭所有各級政府都要編制財務報告,全部“家底”經審計並報人大備案后,將向全社會公開。
目前,我國實行的是預算會計制度體系,主要通過預決算形式向社會披露政府及其各部門年度預算編制和執行情況。這種做法在發揮作用的同時,對使用財政資金所形成的大量固定資產及其使用情況,對政府舉債所形成的債務及還本付息情況以及政府運營成本費用等,缺乏有效披露。盡管預算會計體系下也提供資產負債表,但所反映的資產、負債僅限於現金以及預算收支過程中形成的往來事項等有限資產和負債情況,無法全面反映政府財務狀況。
同時,我國財政總預算會計、行政單位會計和事業單位會計的會計報表自成體系、分別編報,沒有一套能夠完整反映政府整體財務狀況全貌的合並財務報表。另外,政府財務信息披露對象過窄,僅限於政府內部,未能向外部需求者提供充分的政府財務信息。
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實際,要求我國亟須推進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改革。權責發生制,不同於我國政府目前採用的收付實現制記賬方式,它是指和別人產生權利義務關系時就確認收入和費用的一種會計核算方法,既關注流量,也關注存量,還著眼中長期的財務狀態。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通常包括政府資產負債表、收入費用表等財務報表和報表附注,以及以此為基礎進行的綜合分析等。相比決算報告,政府綜合財務報告能更准確、更完整反映政府資產負債狀況和運行成本,有助於規范和監督政府管理,並為地方政府發債提供可靠的信用評級依據。
建立權責發生制政府綜合財務報告制度,將給我國政府財務管理帶來重大變革。各地各部門要按照《方案》部署,積極謀劃,創造條件,認真開展試點,確保2020年全面實施。
第一,政府財務報告的目標定位,應立足於滿足所有信息使用者的共同需求。在當前推進政務公開及提高財政透明度的背景下,我國政府財務報告總體目標不僅要反映政府履行受托責任情況,而且還要反映有助於決策的信息。具體應包括:一是提供有助於了解和評價政府預算執行情況的信息﹔二是提供有助於了解和評價政府財務狀況的信息﹔三是提供有助於評價政府服務成本和成果的信息。
第二,在報告的主體范圍方面,我國應立足於現行政府管理模式及行政事業單位的隸屬關系,借鑒國際經驗,綜合界定政府財務報告主體。具體來講,對於大量的事業單位,應結合事業單位改革進程,將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排除在政府財務報告主體范圍之外﹔對於從事競爭領域生產經營的國有企業,由於其與政府職能無關,對此類國有企業應採用權益法,將政府持有國有企業的權益在政府財務報表中列示﹔對於承擔公共服務職能的國有企業,如承擔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的國有企業,可考慮採用合並報表法,將其納入政府財務報告范圍。
第三,在政府財務報告的主要內容方面,應由政府財務報表、政府財政經濟狀況分析和政府財政財務管理情況三部分構成。其中,政府財務報表應包括資產負債表、運營業績表、現金流量表,以及根據財政財務管理要求附加的特殊報表和附注。從中長期來看,還應考慮編制社會保險情況表和財政可持續能力表,或將有關情況在報表附注和補充信息中體現,從而為中長期財政發展、宏觀調控和政府績效管理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
由於政府財務報告編制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從數據收集、分類整理、合並抵消到最終形成報告,都需要有一套明確的報告編制流程、數據報送機制以及相關部門的分工配合。
(原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於長革 財政部財科所研究員)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