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

喚起我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8】

【查看原圖】
儀仗隊 王初攝
儀仗隊 王初攝

    人民網南京12月13日電(姚媛) 蒼柏常青,金陵含淚。2014年12月13日,是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上午10時,公祭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主持公祭儀式。

    包括南京大屠殺幸存者、遇難者遺屬、青少年學生、部隊官兵等在內的1萬名各界代表胸戴白花,靜靜肅立,共同緬懷在那場人類浩劫中遇難的同胞們。

    77年前的這一天,南京城破,侵華日軍制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萬同胞慘遭殺戮,這是人類歷史上的黑暗一頁。在一排白底黑字的“國家公祭”主題標語牌襯托下,今天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顯得格外庄嚴肅穆,清晨7時,紀念館國旗下半旗致哀。

    上午10時整,張德江委員長宣布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開始。隨著萬人齊聲高唱國歌,防空警報在南京上空拉響,全場集體默哀。與此同時,南京市區內車輛停駛,行人止步,車船的鳴笛聲響徹雲霄,南京城內17處侵華日軍遇難同胞叢葬地也同步舉行公祭活動。

    當《安魂曲》奏響,16名禮兵兩人一組踏著整齊的步伐,將8個花圈敬獻於公祭台上。緊接著,南京市第一中學的77名同學誦讀《和平宣言》:“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鐘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禍從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淪喪。侵華倭寇,擄掠燒殺,尸橫遍野,血染長江……繼往開來,永志不忘。”短短240字,字字飽含泣血深情。創作者老詩人馮亦同說,“我把對南京的情感,對歷史的認識,對和平的展望都傾注其中了。”參加誦讀的學生霍浩輝告訴記者,“那一刻,我覺得自己的思緒見証了戰火紛飛的年代,南京大屠殺的慘狀在眼前浮現。”

    10點10分許,習近平總書記攙扶著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代表、85歲的夏淑琴老人,與13歲的少先隊員代表阮澤宇一同走上公祭台,為“國家公祭鼎”揭幕。這座銅鼎的頸部和兩耳側面紋飾以植物枝葉為圖案,象征著綠色和平,生命重生﹔鼎足上端採用犀角紋,足下端為象腿足形,兩足在前,一足在后,圓睛張目,粗獷有力,象征著中華民族在歷史記憶中覺醒,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當國家公祭鼎緩緩升起時,現場掌聲雷動。

    1937年12月13日,夏淑琴全家祖孫9口人中7人慘遭日軍殺害,時年8歲的夏淑琴在身中3刀后因昏死過去幸免於難。“作為南京大屠殺的親歷者,今天我很激動。以前我是一個人悼念親人,現在我跟全國人民一起悼念30萬同胞。”老人說。阮澤宇的祖輩慘死在日寇的屠刀之下,他表示“在牢記歷史的同時,更要好好學習,珍愛和平,將來成為對社會的有用之才。”

    “自古以來,和平就是人類最持久的夙願。和平像陽光一樣溫暖、像雨露一樣滋潤。”習近平總書記隨后發表了15分鐘的重要講話,他說,“我們不應因一個民族中有少數軍國主義分子發起侵略戰爭就仇視這個民族,戰爭的罪責在少數軍國主義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們任何時候都不應忘記侵略者所犯下的嚴重罪行”,“我們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而不是要延續仇恨。中日兩國人民應該世代友好下去,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共同為人類和平作出貢獻”。現場一位老人告訴記者,這體現了一個大國的歷史責任感和寬廣胸懷。

    10時29分,6名來自南京市工、農、兵、科、學、企屆的代表撞響和平大鐘,3000羽和平鴿伴隨著悠遠的鐘聲在藍天上空自由翱翔。93歲抗戰老兵王楚英的女兒石嘉瑩仰望長空,思緒萬千,《和平宣言》裡“和平發展,時代主題,民族復興,世代共享”的鏗鏘之聲在她的耳際回響。

    願逝者安息,望生者警醒!

分享到:
(責編:潘婧瑤、肖紅)

圖集精選

查看更多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