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滾動新聞

選擇了“死亡”主題的打工詩人許立志

2014年11月24日06:55    來源:中國青年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選擇了“死亡”主題的打工詩人許立志

許立志生活了19年的家。本報記者 高四維攝

  一顆螺絲掉在地上/在這個加班的夜晚/垂直降落,輕輕一響/不會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就像在此之前/某個相同的夜晚/有個人掉在地上

  在距離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團龍華科技園約3.6公裡的美麗AAA大廈內,24歲的許立志從17層窗口一躍而下,如他的詩中一般。

  這是9月30日14時,10個小時后,他設定的微博上發布了一條“新的一天”。這天正是國慶節。作為“打工詩人”的許立志,在與世界訣別之后,他的人生經歷,在網絡上為人所知。

  沖突

  他們都說?我是個話很少的孩子?對此我並不否認?實際上?我說與不說?都會跟這個社會?發生沖突

  微博發到第1000條,博客發布了100篇的時候,許立志決定離開。像是設計好的,如果認真追溯,他的死亡並不突然。

  4天以前,他重新回到富士康工作,簽好了為期3年的工作合同,參加了一天培訓。

  時間再往前推:

  9月27日,他在微博上對自己說,“隻要命還在,陽光總會到來”﹔

  8月11日,“‘願我的葬禮以此曲作背景音樂’ 《入殮師》——大提琴主題演奏曲 久石讓作品”﹔

  8月8日,“秋天了,請把我埋好”

  ……

  詩人、詩歌評論家秦曉宇后來在監控上看見了當時的情形:“許立志從電梯裡出來,向左走了幾步,左邊是走廊,辦公區域,他馬上折回,又走到窗口,向窗外眺望了5分鐘,然后爬上去,跳下去了。”

  美麗AAA大廈是龍華區的一座地標性建筑,而龍華區一直以富士康科技園聞名。這個佔地逾4000畝的園區是世界最大的電子產品合同生產商、國內最大的出口企業,有超過30萬名員工,佔龍華區總人口一半以上。

  許立志選擇的是富士康為世人所知的墜亡方式。接連不斷的墜樓事件之后,富士康園區內的所有樓層,幾乎都裝上了防墜網,一張一張、密密麻麻地挂在園區的低空。

  紀念許立志的人稱他為“打工詩人”、“打工文學接班人”。這是對一個熱愛文學的底層務工者最直接的稱譽。“打工”最初來自廣東方言,因而“打工詩人”和“打工文學”這類說法在廣東最為盛行。

  許立志也許還是年輕一代的“打工詩人”中最有才華的一個。秦曉宇並不認同“打工文學”、“打工詩人”的概念,他認為許立志是一個“真正的詩人”,寫過一些與打工無關的好詩。

  2014年4月,秦曉宇決定編一本《工人詩典》,收錄了50多位工人詩人的佳作,他們出生時間從上世紀40年代末到90年代。許立志是其中的唯一一位90后詩人。

  “工人的寫作,哪怕僅僅書寫的是自己的生活,也是在為這兩億多工人群體、命運的同路人立言,為底層的生活作証。”秦曉宇說。許立志的兩首詩被收錄在《工人詩典》中,《流水線上的兵馬俑》和《我咽下一枚鐵做的月亮》,均作於2013年年底、在富士康工作時。

  主題

  高中畢業,在揭陽市的店裡賣了一年驗鈔機后,2010年7月,許立志前往深圳。他覺得每月1000多元的工資太少,或許也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20歲的許立志,開始寫詩。

  在深圳,許立志注冊了博客和微博,開始網上寫作。

  博客上,他有跡可尋的第一首詩寫於2010年10月21日。“那是他真正開始寫詩,當時他做了一個闌尾手術,回家休養了幾天,這很可能促成他用另一種眼光來打量自我及其熟悉的鄉村世界,詩興陡起,在他年屆二十前途未卜之際。” 秦曉宇將許立志的詩作了統計,共193首。

  兩個月內寫了3首,在秦曉宇看來,那時的詩有許多青春期寫作的毛病,“都是少年人虛無縹緲的多愁善感”。

  回到深圳,第二年年初,許立志進入富士康龍華科技園工作,簽了3年的合同,工作分白班、夜班,每個月一輪換,大部分時間都是站在流水線上操作。白天從早上8點到下午5點,再加班到晚7點﹔夜班從晚8點到第二天凌晨5點,加班到早7點。這個工作有9個月的試用期,最低工資是1700元,加班另結。轉正后,基本工資為2300元。

  工作了大半年,許立志又寫起了詩。再寫的第一首是《流水線上的雕塑》,描繪他的工作狀態,“雙手如同機器……手上盛開著繁華的繭……站成了一座古老的雕塑”。

  此后的詩,雖然仍帶著不少秦曉宇所說的“青春期毛病”,但“所有的苦痛都有了非常具體的現實因由”,許多詩描述了枯燥的工作狀態、嚴苛的生存環境。

  他一直租住在寶安區龍華街道的水斗新圍村,先是住在18棟,后來又搬到59-60棟。一個十平方米左右、內含衛生間的單間,每月房租350元、水費21元、電費13元、路燈費3元。水斗新圍村是外來打工人員的聚居地,網上常有人舉報那裡的違法建筑。

  “十平方米左右的空間?局促,潮濕,終年不見天日……每當我打開窗戶或者柴門?我都像一位死者?把棺材蓋,緩緩推開”,他在《出租屋》裡寫道。

  秦曉宇在這間屋裡看到了幾十本書,其中有胡安·魯爾福的《佩德羅·巴拉莫》、阿多尼斯《我的孤獨是一座花園》、顧城的詩集,“他的文學品位真的不低。”

  “他會在一些打動他的句子下面劃一條橫線,畫線的句子十有八九跟死亡有關。比如顧城的詩:死亡只是一個小小的手術,只是切除了生命,甚至不留下傷口。”

  “死亡”是許立志最為偏愛的主題之一,雖然也寫愛情、寫鄉愁,甚至寫一些幽默有趣的小詩。

  秦曉宇總結,“死亡是他所有的詩歌背后具有統攝性的第一主題”,“相比中國他最喜愛的詩人,海子和顧城,他對這個主題的偏愛程度以及死亡詩篇的數量,遠遠超過這兩位”,“他的死亡,是詩人之死,但同時,更主要的也是一個底層打工青年的絕望之舉”。

  打擊

  許立志在富士康也曾經積極地生活,當過作業員、倉管、線長,管理整條流水線﹔想做內刊編輯但未能如願。2012年起,他在廠刊《富士康人》上發表詩歌、散文、征文、影評等,有30余篇。

  但更多的是無法忍受,工作兩年后,他認識到這個龐大而殘酷的生存環境,“流水線上的雕塑”被他重構為“流水線上的兵馬俑”,“這些不分晝夜的打工者……靜候軍令?隻一響鈴功夫?悉數回到秦朝”。

  第三年過去,今年年初,與富士康的第一份合同期滿,許立志辭去了這份工作。

  他的家人對此毫不知情。辭工后,3月,他先回了趟老家,待了一夜,拿出2000元給父親。父親在家裡為他蓋了間房,結婚用,還差2000元。這是父親最后一次見他。

  回富士康之前,許立志向向往已久的深圳市中心書城投了封“自薦信”。他在信裡寫道:“現在,我終於來了。我既來之,希望領導您能給我一個機會‘安之’,讓我為書城的發展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

  他沒有得到這個機會。

  許立志出生在粵東的一個小村裡,揭陽市玉湖鎮東寮村。相比省內其他城市,揭陽交通不便,高鐵僅通到潮汕,從深圳有直達大巴或者普快火車,至少要5個小時。東寮村有7000多人,村裡的情況還不錯。許立志的父親在家做農活,種水稻、甘蔗、韭菜花,還有魚塘,每年收入有兩萬多元。

  許立志在鎮上僅有的一所高中玉湖中學讀了6年,盡管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績中考畢業,離縣重點中學的錄取線還是差了10多分。因為家裡交不出1.5萬元的贊助費,他留在了玉湖中學高中部。

  在兩個多小時的採訪裡,許立志的父親一再提起這件事,給許立志打擊比較大,“變內向了”。

  高中同級的學生退學了50來個,相當於一個班。許立志最終堅持念完,但高考成績不好,也沒考上大學。

  在他父親看來,讀大學一直是“不可能的”,不可能讀名牌大學,而一般的大學出路也不好,“家裡的投資得不到回報,對家庭的打擊會很大”。

  父親決定讓他去學一門技術,去讀技校或者去模具廠當學徒。“一般比較底層的人,沒有錢,去學點技術、小本領,學完了就可以討生活。”像他的大哥二哥那樣,他們一個學了修電腦,一個學廚藝。“他說不要。(這是)他和我的其他兒子最不一樣的地方,我安排他們做什麼工作,他們就去做了。”

  對於他在外的生活,父親幾乎一無所知。從初中起,許立志就喜歡看課外書,尤其是文學類。但是家裡人並不知道他有文學才華。后來,也不知道他在寫詩。

  許父最近讀了這些詩,不完全懂,隻說:“照我的理解,也都是不太陽光,不是正能量的東西。”

  “他的思想落得這麼消極,是很對不住父母的。他內心的痛苦,沒有人給他解開,這也是沒有辦法。至於他的詩是好是壞,我們水平不到也不知道。”一個月后,父親已經平靜了許多。

  秦曉宇決定,用眾籌的方法為許立志出一部詩集。

  相關文章

  在生存中寫作

  流水線上的另一名詩人:“溫暖”是文學給我的東西

(來源:中國青年報)

分享到: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