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時政>>親情中華活動官方網站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首次集中展現華僑在海外貢獻

郝爽

2014年10月29日13: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首次集中展現華僑在海外貢獻

  “作為第一家中國國字號華僑博物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首次集中展現了華僑在海外的貢獻。”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館長黃紀凱向記者如是強調。

  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日前在北京開館,記者跟隨館長黃紀凱參觀了博物館的陳列。博物館現展出四個主體內容:華人移民的歷史,華僑在海外的生活篇、貢獻篇,華僑華人與中國發展,以及中國僑務。

  其中,華僑在海外的貢獻篇頗受關注。貢獻篇開篇介紹中寫道,華僑華人憑借奮發有力和敢於冒險的精神,不僅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客觀上為當地的經濟、社會、文化發展也做出了貢獻。

  黃紀凱認為,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首次集中展示華僑在海外的貢獻,是為了解決國際社會如何看待華僑華人群體的問題。

  “華僑在某些時期某些地區難以受到公平對待。事實上,很多華僑的生活條件很艱苦,他們為了生計,吃了不少苦。在努力融入當地社會的過程中,也做了很多貢獻。”他說,“我們要為華僑正名。”

  諾曼底登陸華裔英雄歐陽金海獲得的紫心勛章,二戰時期美國華裔空軍飛行員教官劉傳德的飛行帽及飛行服,華人醫生在新西蘭行醫收藏的銀針……這些珍貴的藏品都陳列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的展櫃中,向世人講述著華僑華人在世界范圍內的成就和奉獻。

  “突出展示華僑在海外的貢獻,能夠促進中外經濟、科技、文化的交流和發展”。黃紀凱表示,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歡迎各國駐華使館工作人員、外國商界人士及游客前來參觀,通過觀展,他們會看到並感受到華僑華人對住在國的貢獻。“我希望,通過展覽和其帶來的傳播效應,讓華僑華人在世界各國得到更多的認同。”

  黃紀凱介紹,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現有展覽採用編年體和專題體兩種體例結合的展陳大綱,以更清晰、更集中地展示華僑歷史。同時,博物館大規模採用場景復制的方法,力圖更為直觀地表現華僑在海外的生活。

  他說,“參觀者可以透過這些生動的生活場景復制,看到它們背后所反映的海外華僑社會結構和社會功能。”(郝爽)

分享到:
(責編:徐婭文(實習)、盛卉)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