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防線--時政--人民網
人民網首頁
人民網
人民網>>時政

習近平: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防線

2014年10月28日19:34    來源:人民網     手機看新聞

  • 打印
  • 網摘
  • 糾錯
  • 商城
  • 分享
  • 推薦
  •    
  • 字號

人民網北京10月28日電 十八屆四中全會於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舉行。全會聽取和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習近平就《決定》起草情況向全會作了說明。

習近平指出,提高司法公信力。司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習近平說,我曾經引用過英國哲學家培根的一段話,他說:“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因為犯罪雖是無視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審判則毀壞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這其中的道理是深刻的。如果司法這道防線缺乏公信力,社會公正就會受到普遍質疑,社會和諧穩定就難以保障。因此,全會決定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線﹔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司法不公對社會公正具有致命破壞作用。

習近平說,當前,司法領域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司法不公、司法公信力不高問題十分突出,一些司法人員作風不正、辦案不廉,辦金錢案、關系案、人情案,“吃了原告吃被告”,等等。司法不公的深層次原因在於司法體制不完善、司法職權配置和權力運行機制不科學、人權司法保障制度不健全。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針對司法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改革舉措,司法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正在有序推進。這次全會決定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基礎上對保障司法公正作出了更深入的部署。比如,為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全會決定規定,建立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健全行政機關依法出庭應訴、支持法院受理行政案件、尊重並執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建立健全司法人員履行法定職責保護機制,等等。為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全會決定提出,推動實行審判權和執行權相分離的體制改革試點﹔統一刑罰執行體制﹔探索實行法院、檢察院司法行政事務管理權和審判權、檢察權相分離﹔變立案審查制為立案登記制,等等。為保障人民群眾參與司法,全會決定提出,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擴大參審范圍﹔推進審判公開、檢務公開、警務公開、獄務公開﹔建立生效法律文書統一上網和公開查詢制度,等等。全會決定還就加強人權司法保障和加強對司法活動的監督提出了重要改革措施。

(責編:尹深、劉軍濤)

相關專題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時政要聞
人民日報重要言論庫
重要理論
時政資料